一切准备就绪,演习开始,随着旗舰一声令下,标靶飞艇开始按照既定路线全速飞行,首先,是前方的飞艇侧方位移动,丁卜驾驶战斗机以更快的速度追上去,在双方相距大概三千米的距离时缓缓降低速度,和前面的飞艇保持差不多的速度和距离。
丁卜尽量用机头对准目标,火力舱内,前方的挡板被拉开,强风灌入,飞艇有些摇晃,丁卜控制这战斗机保持平稳,大声下令:“瞄准,准备射击。”
一个呼吸的时间,下面火力舱传来准备完毕的声音,丁卜保持着航向,下令射击。
接连两声巨响从火力舱传来,机身剧烈晃动,早有准备的丁卜还是被吓了一跳,急忙操纵战斗机左右微微移动,卸去火炮的反作用力。
再看远处的标靶,两颗炮弹经过一段直线飞行后改为抛物线运行,炮兵的预判能力还算不错,不过就是准头差了点,一发没能到达标靶前就开始坠落,另一发角度高了点,越过目标老远。
第一次设计没能命中,这早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测试战斗机是否能承受火炮的后坐力,至于火炮的命中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还需要日以继夜的练习才行。
有了这个测试结果作为依据,在大家共同努力做出的导火索上,袁方加上精确标记,比如说,如果每秒燃烧一厘米,十厘米的导火索就能燃烧十秒钟然后引爆炸弹,那么,一千米的高空投下炸弹,炸弹落地需要十秒的话,就需要十厘米的导火索,当然,这是假设,实战中会需要更长一些的导火索,毕竟,点火后还需要调整投弹方向之类的准备工作,这些同样需要时间和消耗导火索,不过有了这个标记,投弹人员就回拥有明确的参考,等导火索燃烧到标准长度后再投弹,这样就能减少误差,使投下去的炸弹在打击范围内引爆。
袁方的这个主意非常奏效,而且刻度标志的非常精细,按照炸弹的重量和下落的时间,袁方甚至将刻度精确到了十米,也就是说,只要投弹人员测算出当时的飞行高度和地面的海拔高度,两者相减得出飞艇与地面的真实距离后,确定导火索上对应的刻度就能有效的掌控炸弹落地后爆炸的时间。比如飞行高度八百米,地面的海拔高度两百米,飞艇距离地面的距离就是六百米,那么,只要留出这六百米时间内的导火索长度,再加上一点预留,剩下的导火索果然过长,久可以剪短留存另作他用。
手把手的教会女兵们制作导火索之后,袁方再次当起甩手掌柜,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开始研究其他东西。
火炮,已经基本成功,按理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确定绝对安全后再列装配备,可是时间不够了,而且袁方也对自己弄出来的火炮有着足够的信心,并且对使用时填装火药的数量有着严苛的规范,只要不是自己乱来找死,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炸膛这种要命的意外,于是,袁方决定开始空战训练,也就是将火炮装备到战斗机中,进行飞行中实战演习。
这样的演习非常危险,毕竟是第一次,而且又是新型战斗机,谁也不知道火炮的后坐力会不会对战斗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很可能会发生意外导致坠机的悲剧发生,所以,这次依旧是自愿,无论是飞行员还是火炮并全都是如此。让袁方没想到的是,没有人因为危险离开,全都选着留下了,丁卜,更是强烈要求第一个试飞。
这天下午,袁方放下手头的事情带着桑柔她们来到岛上的机场,一身飞行服的丁卜已经准备就绪,一直和他合作的机修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一次检查,火力舱内,两门火炮已经被固定在甲板上,炮兵志愿者再做最后的调试,检查火药、炮弹和引信是否固定牢靠。
袁方拍了拍丁卜的肩膀嘱咐说:“一定要小心,等战斗机飞到两千米以上再开始火力测试。”
袁方之所以如此要求也是有原因的,两千米,一旦飞艇承受不住火炮的后坐力,机体破损,这个高度会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供大家跳伞逃生,如果离地面太近的话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