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叔父干笑,跟蜀王世子扯上了关系,天知道是不是又一桩的宗室谋逆案?蜀王府可是坏过事的,蜀王夫妇连同小儿子都伏了法,再跟他家扯上关系,天知道等待着薛家的会是什么?若早知道跟自家做生意的“王府”乃是蜀王府,他们才不会理会那个管家呢!货物卖给谁不是卖呢?
还是跟朝廷做买卖更稳当些。
小薛氏皱了半天的眉,才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这方面的门路?我们家大爷在鸿胪寺任职,也没什么能用得上你的地方。云阳侯府那边……人家自有做惯了交易的商号,怎会无端端用你们?更何况,先前二房那边闹出的官司还没了结呢,知道薛家曾经有过以次充好的行径,蔡家凭什么信你们呢?万一出什么差错,我哪里还有脸面去见亲家?叔父就不必再提了。若你们有本事,自个儿谈来了生意,我不会管。但我是不会替你们出这个面的。”
薛家叔父失望地离去了,只是心里不肯死心,又让妻子带着些华丽的衣料首饰上门来,名义上说是给秦锦春添妆,其实就是想要收买小薛氏,让她松口的意思。小薛氏心里不知该如何是好,想要强硬回绝吧,伸手不打笑脸人。但如果答应下来,天知道会给小女儿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若是置之不理,只当娘家叔父没提过,那硬送上来的衣料首饰却都是价值不菲之物,她拿着手烫。不想收,婶娘却一再说那是给她小女儿添妆的,她又没有理由拒绝。
小薛氏烦恼了许久,还不敢跟丈夫秦伯复与小女儿秦锦春提。他们父女二人都不喜薛家,若是知道薛家又有所求,只怕心里会更加厌恶。如今她好不容易才与娘家和好,恢复了正常往来,若是两家再次翻脸,她又该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长女秦锦仪忽然回家省亲来了。
小薛氏十分愕然,看着身着素衣、气色不佳的长女:“怎么好好的回来了?也不事先打声招呼。幸好你父亲去了衙门上差,否则看到你穿成这样回来了,定要生气的!”
秦锦仪嫁到裴家做媳妇,裴家如今正在守孝,秦锦仪就等于是丧家的身份。就算她是秦家二房的女儿,如此回门来,也是相当晦气的。
然而秦锦仪却没理会母亲的问题,只是板着脸问:“母亲可听说了?东宫又要进新人了?!”
小薛氏呆呆地没反应过来。东宫要进新人?这跟他们家有什么关系?2k阅读网
薛家叔父干笑了两声,有些心虚地移开了视线。
薛家当然遇到麻烦了,还不是小麻烦!
其实,自打秦家二房与长房、三房分家之后,薛家就开始改变对秦家二房的态度了。薛家从前与秦家结亲,靠着这门姻亲为靠山,把生意做得很大,没少赚钱。但二房分家之后,跟长房、三房的关系不睦,几乎断了往来,紧接着秦伯复连官职都没了,只是空留一个六品官的头衔,什么权势地位都说不上,这叫薛家如何借势?没有官场上的靠山,薛家的生意又做得不小,自然会有人盯上来。之所以暂时还没有人强取豪夺,不过是看在秦伯复好歹算是秦皇后的侄儿份上罢了。有意的人还得观望一阵,等他们笃定薛家借不上秦家的势了,自然就不会再客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伯复仍旧用过去那种态度看待薛家,自然就容易引起薛家人的某些不满了。尤其是因为薛氏的态度,薛家想要攀上秦家长房与三房都不可能,曾经是薛家支柱的姑奶奶,已经成为了薛家富贵路上的碍脚石,却还不自知。在薛家人眼里一无是处、只会张口要钱还爱摆架子瞧不起人的秦伯复,更是让薛家不少自诩是其长辈的人心生厌烦。
薛家在这时候,意外地搭上了一位贵人,觉得自家有望另得靠山,不必再看秦伯复的脸色,也不用再不停地供给秦家二房钱财,却还得不到几句好话了。正巧秦伯复“生事”,跟薛家二房闹翻,他们便索性将事情拖延不决,意图让事情不了了之,把精力都放在另寻靠山上。小薛氏的父母上京之后,没有解决薛家二房侵吞秦家二房财富一事的意思,反而态度冷淡,不但让小薛氏伤心失望,更让秦伯复恼怒不已。他索性从此断绝了与薛家的往来,掉过头重新去巴结讨好长房与三房,即使在偏心娘家的母亲薛氏面前,也没有松过口。
当时薛家对此不以为意,顶多就是私下议论两句,觉得秦伯复还没有蠢到家,还知道自家如今势弱,所以重新回头抱本家的大腿了。至于薛家,当时他们想要搭上那位贵人,进展良好,就没把秦伯复太放在心上。
然而,薛家看似顺利的计划,实际上却是他们走向倒霉的开始。
薛家最初是跟那位贵人的管家做了一笔生意,赚了不少银子,听说对方的主家是一家王府,就心动了,想要借机攀上去。当时他们还不清楚自己想要攀的是哪位王爷呢,只是想到,既然是在京城有王府的王爷,管家还能拿出那么多银子来采买送礼的物事,自己穿戴也不凡,出入还带着许多随从,想必主家更加有钱有势了。
他们便又跟对方做了第二笔生意,这一回涉及的货物更多,款项更大,对方也不是要收购这笔货物自家消耗的,而是要反手运到外地去卖高价赚钱。薛家让了两成利,虽然肉痛,但想到若是能就此抱上金大腿,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只收了对方一成的定金,就把货全数交付出去了,只等收完尾款,就可以借着交易愉快的名义,提继续合作的建议,同时让家中女眷带着孩子去给王妃请安了。
说不定薛家的孩子还能攀上一两门贵亲呢。
谁能想到,那位贵人居然会是蜀王世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