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良媛

秦楼春 Loeva 3424 字 2024-04-20

倒是那位行事越来越过分的陈良娣,眼睁睁看着新人即将入宫,比她年轻貌美,又比她更有机会怀上皇孙,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秦含真又想到,裴国公府那边一心想送裴三爷之女裴二姑娘进东宫为嫔妾,但裴二姑娘一团孩子气,无论是年岁,还是性情,以及身体状况,都跟陈良媛相差很远。除了裴家本身还不算子嗣单薄这一点好处外,裴二姑娘又有什么把握能中选呢?光是岁数上就不占优了。一年后她也不过才及笄,远远未到最佳生育年龄。太子妃唐氏连具体的择选关都插不进手去,唐家又能帮上裴家什么忙呢?

不知道裴国公府发现陈良媛入选的真正原因之后,是否会看清自家女儿的优缺点,及时改变主意?

秦含真正在走神,就听到虎嬷嬷进屋来报:“简哥儿过来了,正在书房,说要求见侯爷。”

秦柏挑了挑眉:“哦,你跟他说,让他先等一等,我这就来。”

虎嬷嬷出去了,牛氏便问:“简哥儿怎么又来了?还是为他退出殿试那事儿?真是的,他明明考得还不错,怎么就认定自己考不好了,想要三年后再试呢?万一三年后考不上进士怎么办?其实三甲也算不错了,仲海连会试都没考过呢。小孩子家心头倒高,一心只想上二甲,中进士,也不想想后果。他年纪不小了,再不考出个结果来,他老子娘怎么为他说亲?仲海媳妇就等着他早些考中,好往高门大户里提亲去呢,怎么愿意再等三年呢?”

秦柏道:“他也是自小读书的孩子,乡试、会试都考得不错,想要再进一步,也是理所应当。他有这心气是好事儿,多读三年书,准备得更充分些,三年后理当更有把握考中才是。其实他就是正经读书的年份短了些,过三年再考,对他确实更有利。我倒觉得没什么,就怕大嫂与仲海媳妇接受不了。简哥儿也是因此才来求我,想让我帮他求情罢了。”

牛氏忍不住碎碎念:“三年后就要跟许峥一块儿考了,天知道大嫂子会说什么话?你替简哥儿出这个头,旁人倒罢了,大嫂子也不好说你什么,但仲海媳妇心里肯定要埋怨的。何苦招人骂去?”

秦柏微微一笑,并没放在心上,就向外走了。

秦含真眨了眨眼,目送秦柏离开,忽然转过身,压低声音问牛氏:“祖母,您还记不记得……上回您提起大堂哥的亲事时,我给您出的主意?”

东宫选秀有了第一位幸运中选者的消息,秦含真比裴家人更早听说。

她当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原以为凭太子妃唐氏的消极态度和宫里的低效率,起码还要过上一两个月,选秀进程才会正式进入正题,哪里想到现在就已经有人被选中了?

秦柏刚从宫里回来,他带来了第一手的消息。

中选的这位佳丽,乃是太后与皇帝共同选中的。别看太子妃唐氏告病,又一直对选秀之事消极拖延,宫里的两位大佬事实上根本就没指望她能把选秀这件大事扛起来。

太子已经将近四十岁了,早年身体虚弱,对他的生育能力影响很大,如今虽然病情大有好转,已经接近正常人的健康状态,但还是稍嫌虚弱些,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让女人生下孩子的能力肯定也随之下降的。正因为如此,皇帝才会不想再继续任由他与一妻一妾纠缠下去,而是另择年轻健康的嫔妾来诞育皇孙。时间不等人,如果任由太子妃唐氏拖拉下去,天知道太子什么时候才会再度拥有一个男性子嗣?

皇帝自从拿定了主意,又得到了儿子的同意之后,就开始跟太后为这件事操心。太后虽说明面上不管事,但时常有接见宗室、皇亲、官眷之举,想要打听一个出身不高、教养良好、性情温顺、身体健康的适龄未婚女子,其实并不是难事。受到太后接见的官眷,听着太后询问的话,其实各人也都心里有数,只不过有些好事没必要在成事之前四处宣扬,所以外头没什么风声流传罢了。

太后看中的这位佳丽,父亲乃是上林苑监一个正七品的监丞,芝麻绿豆大的小官,监生出身,家世也并不显赫,称不上什么名门望族。只因姑娘的母亲与太后亲生的临安长公主的驸马乃是族兄妹,算来还要喊临安长公主一声“舅母”,才使得这位姑娘的名字辗转传到了太后耳朵里。

这位姑娘也姓陈,不过跟陈良娣没有关系,两人不是同一个家族出身,两家甚至上数八代都没有连过亲,也从未有过交情。陈姑娘也算是京城老世族之后了,但家族里从没出过高官,只有一个子孙繁茂的好处罢了。但正因为她的家族子孙繁茂,太后与皇帝才会看上了她。

陈姑娘容貌中上,肤色白晳,个子中等,身材丰满但并不肥胖。她今年十七岁,身体健康,自幼学习过骑术,但不通武艺。她性情娇憨,有些不通世事的小天真,不过大体上是十分讨人喜欢的性格。在某些人看来,可能还有点儿傻。但傻一点儿也不是坏事儿,东宫嫔妾,并不需要什么特别聪明能干的人。况且陈姑娘只是心思浅些,人并不蠢,她的琴棋书画都学得不差,女红也做得挺好,会背唐诗宋词,学过琵琶和吹箫,还做得一手好汤。

陈姑娘的父亲有八个兄弟,祖父有四个兄弟,五个姐妹。

陈姑娘的母亲有五个兄弟,三个姐妹,还有九位堂兄弟和两位堂姐。

陈姑娘本身有四个同母的嫡亲兄弟,两个庶出的兄弟,没有姐妹。但她有十三位堂兄弟和九位堂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