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归来

秦楼春 Loeva 3418 字 2024-04-20

牛氏在旁赞同地附和:“不错,这样的后生才是好孩子呢!心太善就显得蠢了,叫人如何放心?但人太精明,又担心他会对你不好。象广路这样的就正正好,再没处找比他更合适的孙女婿去啦!”

说得秦含真倒先不好意思起来了,与赵陌对望一眼,两人都忍不住红了脸。

日子就这么和平地过去了。京城里又恢复了平静。在腊八节到来之前,从遥远的岭南走海路北上,赶回家中过年的秦平,终于到达了京城。

秦柏全家大喜。听闻秦平已经到了码头,正给行李装车,很快就要往家里来,牛氏忙不迭就要派人去接。行李尚在其次,叫个人看守着押送回来就是了。儿子早点到家,才是最要紧的。

就连小冯氏,也忙忙派人去通知丈夫秦安回家来了。她还主动出头,帮婆婆牛氏准备接风宴,又要往长房与二房送信去。

秦含真欢欢喜喜地再带着丰儿跑了一趟父亲的院子,把天天都打扫得十分干净的屋子再重新审视一遍,换上了新的鲜花盆景做装饰,又让人准备好热茶点心,还要烧热水,预备秦平一到家,就能洗上热水澡。等到她从父亲的院子出来,赵陌也闻讯赶到了。两人欢欢喜喜地结伴重回前院,与秦柏、牛氏夫妻一道,等待着秦平的归来。

此时此刻,在厨房指挥的小冯氏,却从卢嬷嬷手里接过了一封信:“这是什么?嬷嬷是说,这是大同那边来的信?”

卢嬷嬷点点头:“那边小田庄上的管事把消息报到张掌柜处,是张家浑哥写来的信,说是金姨娘没了,得的痨病。是上个月二十一没的,算来到今天也有半个月了。田庄上的人办了后事,就埋在庄子边上。”

小冯氏默了一默,心道不出她所料,便把信收了起来:“知道了,我会跟五爷与六姑娘说的,嬷嬷就别再告诉旁人了。今日家里有喜事,何苦扫兴?”

卢嬷嬷应下了,转身忙自己的事情去。小冯氏也不再提起此事,继续指挥着厨房里的人,为今夜的接风宴忙活了。

蜀王世子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似乎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疑团。

密谍司需要时间去审问那一百来个北戎密谍,再对所有人的口供进行统合整理,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加紧追捕逃脱的那三名密谍。

皇帝与朝廷刚刚解决了辽东的归属权问题,起码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对那块土地上的人事物进行梳理,再整合一番辽东军,加强战力,提高警惕,防备北戎人可能会有的入侵。

新封的益阳郡王一家还在南下的路上,留京的赵砡难得地老实下来,窝在王府里养伤。原本在他被抓进宗人府大牢期间一直装透明人的王家女重新露面,以一个憔悴瘦弱又不失美态的形象去探病,解释自己在得到消息后就急得病了,只能一直让人在外头打探消息,近日才有所好转,再施尽浑身解数,总算挽回了赵砡的心。

只是经此一事,哪怕赵砡对未婚妻还存有怜爱,也不免要对王家如今的真正实力存疑了——在他最危急的时刻,宫中的王嫔居然没有为未来的侄孙女婿求情,不是对侄孙女婚后的前程孰视无睹,便是有心无力。这样的王家,真能帮他争取郡王长子之位么?赵砡再一次对这门婚事感到了后悔,只可惜已经来不及。

王家嫡长孙女兴许也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自己婚后能过得好些,她只得时不时拖着“病体”过府,照顾伤残的未婚夫,有时候就算人不来,也要炖个汤,做个点心什么的,时不时讨赵砡的欢心。赵砡也不是不受落的,只是对她的热情,终究是不如当初热恋时期了。

赵陌也偶尔会过府探病。他其实知道赵砡不待见自己,若不是为了在外人面前做好表面功夫,省得受人非议,他才不会给自己添麻烦呢。就算是过府探病,也少有在赵砡面前久待的。赵砡不象赵研,还能被他哄住,从来都是仗着叔叔的身份,见面就没有好话好脸。他便只是进门远远地问候一声,说几句客套话,便把总管叫到外头来细问病情了。反正赵砡下不了床,就算在屋里大声叫骂,他也可以当作没听见。

赵陌做足了表面功夫,每到太后、皇上与太子,又或是别家宗室长辈面前,总能说出二叔赵砡的病情如何,伤情如何,连太医开的方子用了什么药,他都能说出点门道来,可见是上了心的。无论谁都挑剔不了他,反而只能说他的好话。至于他事实上是不是真的用心地探望了叔叔,谁知道呢?赵砡与总管都不能出府,到处嚷嚷。至于王家嫡长孙女,她就算知道了,难道还能满京城说赵陌的坏话去?她不傻!前些时候,她才送了一份谢媒的重礼给赵陌,如今自然是要维持彼此的友好关系的。不管她婚后与这个侄儿是敌是友,表面功夫总是要做好。

天底下,也不是人人都象赵砡一般,一点掩饰功夫都不耐烦去做,却还觉得自己很聪明的。

当然,天底下,除了赵砡以外,其实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了。

比如赵硕,他就觉得长子去益阳郡王府做这种表面功夫没什么意义。他倒不是心疼儿子受气被骂,而是觉得赵砡没有让人做表面功夫的价值:“王爷是因获罪才被降爵的,赵砡原本无罪,也被罚了,如今更是断了腿!他们一家人进京折腾了几个月,早已圣眷尽失,根本没必要搭理他们。总跟他们待一处,让外人误会你与他们处得好,说不定反而会惹来皇上的厌恶呢,这又是何苦来?他们从来就没有对咱们父子和气过,我们不理赵砡,外人也不会觉得我们有错。何必多此一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