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黛玉连粉饰都免了,倒象是默认了一般,一味的不做声听完,方并不在意的笑了:“见老太太身体康健如昔,玉儿这心已经放下了,其他的事自然抛诸脑后了。”

贾母瞧她形容懒懒的,转念想起曾一力促成的两个玉儿,不免感伤的叹息:“小时候你与宝玉玩耍的模样还跟在昨日似的,一转眼都有婆婆家的大姑娘了。那廉王虽是皇亲国戚,到底不算知根知底的人,比不得自小一块的情分。”

细思这话中的意味,黛玉自觉腻歪得紧,更一言不发。如今想来,自父亲去世后她在府中每况愈下,任人诽谤,无所依靠下才会把宝玉当作所托,但现在她已嫁给水澜为妻,再说这些未免无礼无状。

贾母只当她触景生情,顺势拿着她的手摩挲好一番,亦叹亦怜说:“我的玉儿,样貌才情样样拔尖儿,唯独家私一宗吃些亏,外祖母本有为你筹谋之心,谁知……”

黛玉听说的越发不象,好容易忍下皱眉的意愿,勉强撑起一个笑:“玉儿叫老太太耽心了。不过王爷对我多有照拂,人又斯文和气,实在是玉儿的福分。”

“廉王好是好,就是似乎听说素来有些胡闹。”贾母迟疑了一下,满面若有难言之隐的神情,“小孩子还是年轻,都是个馋嘴猫儿,只要不失体统,都打这么过来。”

此言颇为藏藏掖掖,黛玉便心中大不悦,眼光凉了下来:“外祖母说得是呢。不过,王爷毕竟是外头行走的爷们儿,我一个女子也管不着,更不该管。他敬着我,我敬着他,能和和美美过一辈子就心满意足,别的不敢做他想。”

说着,忽而话锋一转,扬眉意有所指道:“倒是二哥哥的婚事,老太太该操心起来。二哥哥的性子温柔小意,但不好念书仕途,正要寻个知根知底的人当嫂子方好。”

贾母当然听出弦外之音,因她话里似嫌了宝玉,便把心有些许冷淡了,又东拉西扯一车子的闲话,方打发人送还回去。

黛玉也都不理论,将携带的礼物一分分打点妥当,俱是和水澜从姑苏带回的笔墨纸砚等玩器,再差人挨门送与众姐妹兄弟,厚薄均是一般,并不遗漏一处。

正要告辞之时,却见赵姨娘兴兴头头的拿东西走过来,屈膝一挥帕子,眉花眼笑的嚷:“还没贺过王妃娘娘大喜呢。娘娘真是大户人家出身的,不比那小门商户的没见识,连我和环哥还有周姨娘的都想到了,这气派怎么不叫人敬奉。”

黛玉原不大理会她,只瞅了一眼,身旁的紫鹃忙伶俐的接嘴:“左右是王妃的一片心意,姨娘欢喜就收下罢,咱们正要去向老太太告辞,就不便耽搁了。”

赵姨娘碰了个软钉子,心中难免不忿,只得陪笑说道:“紫鹃姑娘说的是,王妃娘娘是贵人,忙碌了一天该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