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聂隐娘》是他写得,当然希望更多人喜欢。

写《红线》的袁郊已经从天幕讲述的部分故事看出日本人的审美,不会是好侠义的种类,那自己的红线在日本应该不怎么受欢迎:“既然说我们猜不到,必然不是。”

张读想想自己的文都被引用,外祖父的更出名:“难道是外祖父的《玄怪录》?”

写《玄怪录》的牛僧孺正是“牛李之争”的牛党首领,他的政治对手李党首领李德裕冷哼一声:“《玄怪录》的确玄怪,说不定那日本人就好那口。”

【是张鷟的《游仙窟》!】

天幕一句话让大部分人都有些疑惑,或者哑然。

武曌有些耳熟:“这张鷟朕好像听说过,写得《游仙窟》是什么书?”

上官婉儿肯定道:“的确是我朝官员,颇有才名,不过这本书婉儿也没看过。”

太平公主也摇头:“没有往我那递过。”

两人觉得更奇怪了,上官婉儿好才,太平公主如同女财神,出钱出力支持才子,这张鷟既然做官就不可能不去找人投效,那为何没有往她们面前递文帖?

武曌经历的事更多,慢悠悠道:“说明不适合给你们看……”

还有什么不适合的?

两位年轻女子还没反应过来。

民间,文人们彼此也在互相询问。

“你们看过这本书没?”

有人一脸茫然:“没有啊。”

也有人眼神闪烁:“啊这?”

待到再去询问:“兄台看过?”

“呃……”被问话的文人表情尴尬:这种书,他到底该说看过还是没看过呢?

问话的人换了个问法:“是什么书?”

“是那种……”看过的文人闪烁其词,“那种……”

作者张鷟也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