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第八回 合,第九回合,第十回合……
你会发现,中老年男性的嘴,比钢筋还硬;中老年男性的面子,比性命还重要;中老年男性的脑子,比轴承还轴。
【以上案例,皆来源于现实!】
【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案例,看到男性自己有多能作死,当然,他们自己是不会承认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感觉被嘲讽的中老年男性开始疯狂反击:
“胡说八道!我向来很配合大夫,大夫让我吃什么药我就吃什么药,让我几时吃就几时吃!”
“就是,我自己懂点医术怎么了,还能跟大夫更好的交流。”
“我自己开药怎么了,书生坐在家中也要知晓天下事,自己看书自己开药是人之常情。”
路过的大夫:“……”
这年头,行医真是太难了!
看妇科有男女大防,看男病人有自以为是,你这么能耐就别吃出问题再来怪罪大夫啊!!
第128章 第 128 章 医学与生命12
【说起明朝的医学,大家最熟悉的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女医谈允贤和《女医杂言》。其次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济方》等,这种从皇室到民间,贵族平民男女都有医学界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会很重视医学吧?】
【但是再一说,李时珍曾经在太医院供职,结果看到太医们都去研究炼丹自己辞职,就可以看到明朝与宋朝的不同。朱橚明显是一个特例。】
朱橚:好消息,又被天幕夸了。
坏消息,太医院不成器,老爹又生气了。
朱元璋气哼哼:“大明的太医院怎么比不过宋朝!怎么比不过,朕分明也设立了太医院和各地的医学校,哪里比不过了!”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到了明清开始没落,这里的没落主要指的是官医,在民间开始各地开花。】
【至于朝廷,明朝官医的不作为反而有助于民间的医学各地开花,清朝官医更擅长添堵,比如道光皇帝废除了针灸,只注重汤药,以致于对针灸对中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恶劣影响,后来竟然靠民间的游方医生来传承针灸。】
朱元璋:“……”
刚听到天幕夸自己家的老五,又被对比说不如宋朝,正在生气中,就听到明朝官医的不作为竟然成为了优点。
玄烨:“……”
前面天幕在夸明朝宗室出了朱橚,民间出了“药圣”,女子里出了谈允贤,对比一下就是清朝出了个废除针灸的道光皇帝,这什么子孙尽丢自己的脸!
忽必烈乐了:“这些汉人皇帝和满人皇帝,还不如我们蒙古人嘛,既然不重视,不如把汉人名医都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