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就包括一定的政治意义。因为蒙古汗国对汉人的屠杀,让汉人对蒙古人产生了强烈的抵抗心理,忽必烈改国号,并且从汉文化中选取国号,就代表着对汉人散发信号:我尊重你的汉文化,并且愿意任用汉人为官,大家一起愉快地共事吧!】
【且不说元末的皇帝,至少在忽必烈时候,他说到也做到了。】
真金化身为“震惊”,看着父亲,突然觉得自己对父亲的理解还是太少了。
忽必烈非常淡定,一边给自己倒酒,一边头也不抬地问道:“傻了?”
真金真的傻愣愣摇摇头。
忽必烈眼角余光扫视一眼,气不打一出来。
这傻儿子,到底是像谁,他跟他母亲都是有野心性格强势的人物,怎么生出个读书读傻了的儿子!
天幕说得没错,真金就是跟扶苏一样,被儒生教傻了!
【介绍完忽必烈的背景与生平,就是为了引出下一个政策——医学取代儒学!】
【在儒学占据统治地位的古代,哪怕宋朝帝王也重视医学,但是医学始终是位居儒学之下的。】
【但是元朝不是,元朝第一次将医学,抬高到了超越儒学的地位!将医学发展带到了黄金阶段,开创了华夏医学的新纪元!】
【元朝最大的创举,就是仿效儒学与孔庙结合的制度,在各地医学校所在地建立了三皇庙,实现了庙学合一。】
政、教、祭合一是华夏古代教育的特有现象,特别是隋唐庙学制建立以后,孔庙成为了古代教育的中心。
伴随着庙学制,成立了圣孔师颜以及从祀制度,成为了后代兴学的蓝本。
在唐朝时期,被华夏民族历来传颂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也跻身进入了国家级庙祀的行列,设庙祭奠,并且在唐玄宗时期,设置了三皇五帝庙署,开始有专职官员管理。
五代十国、两宋时期,都沿袭了隋唐的庙学与儒学结合制度。
但是到了元朝,“三皇”这几位上古神君的形象,变成了医学的神邸:
元朝医者看来,伏羲教授人织网捕鱼,食用熟食,生命健康有了保障;神农尝百草,了解了百草的药性与毒性,并作《神农本草经》宣扬医疗;黄帝与岐伯探讨医理,成《黄帝内经》,又有“岐黄之术”的说法。
因此,在金末元初时,民间有医者自发兴建三皇庙,“三皇”摇身一变成为了医学行业的始祖。
如同儒家专门祭祀孔庙一样,医人专门祭祀三皇,“三皇庙学”也成为了元朝医学的代称,是元朝医学教育制度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到元朝,各路要求设置医学开始,三皇庙被国家正式纳入官方规划管理范畴,忽必烈下令强调各地建立医学和三皇庙,从各路推行到了郡县,一直持续到了明初。
元朝统治者对医学的推崇,和结合三皇庙的推广,将医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