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统社会的尚武精神开始流失,在经历过藩镇割据、节度使叛乱之后,宋朝皇帝只吸取教训没看到更深入的原因,选择重文抑武,导致了朝廷的军队一步步沦落。

到了宋朝,军队分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有蕃兵。

禁兵是正规军,负责守卫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

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专任劳役,分属各州和部分中央机构,担任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日常不训练;

乡兵就是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是因为宋朝复杂的四面环敌形势,部分区域的乡兵因为常年作战反而有更强的战斗力。

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入禁兵,“短弱者”入厢兵,二者都需要黥面涅臂,不得退役,终身服役制。

若是人数有短缺,从入选者的子弟中补选,如果逃亡或者犯罪,惩罚极重;

每遇凶年饥岁,大量招募破产农民,从而形成宋朝冗兵冗费的局面。而且因为良家子不愿意当兵,往往只能收编盗贼为兵,在兵源短缺时,罪犯也是士兵的来源之一,军队的素质大幅度下降。

看到大宋的募兵法,挑选的破产农民、盗贼,这让择优录取的唐朝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宋朝是不是以为,只要四肢健全能卖命就能当兵?”

军营中,一个个身材健硕的士兵正在军营中围着一团团的开火吃饭。

他们看着天幕里瘦胳膊瘦腿的农民被前行拉去当兵,嫌弃中还带着怜惜:“破产农民不去好好安置,拉去当兵,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气打仗?”

后面的越听越气,士兵们大口大口咀嚼着热乎乎的饼子,仿佛在撕咬宋朝统治者的肉。

“这纯粹就是被拉去当炮灰,上战场死的最快。”

“还有盗贼,本就目无法纪,拉去当兵能听军令吗?就不怕一犯横直接把将军给砍了?”

“不选良家子选罪犯,这样的士兵打仗不行,欺负乡里肯定祸害人。”

作为行军多年的士兵,经验丰富,什么没见过。

人多了,总有一两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有些士兵在自己家乡都是熟人,表现得人模人样,一到外地,打胜仗后就成了禽兽,欺负女子,抢夺金银,虐待老幼,什么不做人的事都做。

大唐还都是择优录取,选良家子都有这样的隐患,那些本来就是盗贼罪犯的士兵打胜仗之后如何为非作歹,更是不敢想。

最后千言万语总结成一句话:“这宋朝,果然不行!”

【而且,宋朝真正掌握兵权的将领,可能完全不懂军事,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事。】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永乐之战”。】

公元1081年,宋夏永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