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面前的百家大才,曾经也是六国之人,现在都是大秦人,嬴政的心情更愉快了!
天下大才,尽在吾手!
乡野之间的张良:不,你没有,你缺了我……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战,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
白起利用韩魏两军的矛盾,以半攻倍,最终全歼敌军,俘虏敌帅,还攻下5座城池。】
【从这个时期开始,白起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列强之间的平衡,因为他带来了新的战术体系——歼灭战!】
与大家对白起“人屠”的刻板印象不同,白起其实并不是每战都以大量消灭敌军为目标,根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从秦昭王十三年到五十年,白起亲自领兵出征共计16次,其中真正明确斩首记录的只有5次。
也就是这5次,铸就了白起“人屠”的称号:
伊阙之战,对手是韩魏联军,斩首24万;
光狼城之战,对手是赵国,斩首3万;
华阳之战,对手是魏赵联军,斩首15万;
陉城之战,对手是韩国,斩首5万;
长平之战,对手是赵国,斩首虏45万!
【长平之战是华夏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秦赵两国重要的转折点。】
长平之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场著名战役,在里面诞生了著名成语——赵括“纸上谈兵”。
还有著名的永录尸骨坑坑,相传是白起杀俘虏的坑杀,也就是活埋。但是根据现代的考古,1995年,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还有尸骨。
尸骨是死后掩埋,而且坑并不是人为挖坑,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白起坑赵”的说法开始被质疑。
【而且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白起虽然是第一个杀降的人,但是白起也是反对灭赵国的人。】
当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要求乘胜追击,秦昭襄王却认为国虚民饥,加上范睢担心武安君功劳太多夺走自己的恩宠,诏令白起收兵。
当错过了最后的时机后,秦昭襄王再次发兵攻打邯郸时,白起反而成为了坚定的反对者,反对灭赵,建议“释赵养民”。
但是秦昭襄王坚定的派出王陵等将领围攻邯郸,结果大败,反而被赵魏楚联军合力逼退。秦昭襄王又开始逼迫白起上前线,最终逼死了一代名将白起。
【白起在长平之战因为杀降名声不好,但是可以看到,他一直是目标清醒,纯粹而专注的职业军人。他的歼灭战中包含长途奔袭、快速穿插、迂回包抄、分割包围、连续追击等元素,并且重视侦查,能快速勘探敌情,并且准确判断时机,也了解自己士兵的状态,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