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隔几天,又有人前来。

这一次,不止是小太监,首辅夏言一起跟来,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太监把折子递上去。

小太监再次递上折子:“陛下,夏首辅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皱了皱眉,夏言怎么也掺和进来?

严嵩瞅着朱厚熜的脸色,迅速批评道:“陛下即将得道成仙,说这许多杂事作甚!”

朱厚熜睁开眼睛,冷冷地看了过来。

“所为河套之事?”

严嵩连忙道:“陛下,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导致战乱兴起,民间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劳民伤民啊!”

夏言早有准备,严词厉色:“河套地区乃是我大明养马重地,若是不收复回来,大明战马都不够用。”

严嵩却道:“大明有神机营,有火器火炮,有没有马匹无足轻重。”

这一句话夏言赞不赞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说到了朱厚熜的心里。

朱厚熜没有言语,伸手去接过折子,打开翻看一番,随手扔到一边:“朕会考虑。”

然后再次坐到丹炉前,意思很明确,闭门谢客,夏言可以走了。

夏言气冲冲的离开,见到等待的曾铣还安慰:“老夫一定会再次递折子,一定要把河套收复回来!”

但是,夏言注定是做不到,他自身都难保。

严嵩为了彻底击溃夏言,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

此后,首辅夏言被罢免,曾铣被捕。

明知曾铣无罪,百姓都在为之喊冤,但是碍于严嵩和嘉靖的权势,主持刑狱的三法司没有以律论断,而是揣摩着帝王心思,以交结近侍将曾铣斩首,将曾铣妻、子流放二千里。

当时天下人为之喊冤,把此案评为“千古奇冤”,将曾铣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传唱千年,在戏曲中一次次痛骂严嵩和朱厚熜。

刚刚在郊外被地雷炸的一身土和火药,狼狈不堪的曾铣看着天幕,慢慢张大嘴巴,喷出一口黑气。

“咳咳!”

“子重,你出名了!”一起研制火器的工匠与他多次合作后,亲密无间,没有身份的芥蒂,以友人相称。

但是一想到友人的出名一半因为火器,一半因为冤案,工匠就为他愤怒。

“可恨那严嵩,竟然如此诬陷害死你!”

曾铣想起朝堂上的党争,一阵阵无力。

“是啊,我研究再厉害的火器,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