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等他的《李斯子》写完,陛下会不会也这样精读细研……

【但是司南也有很多缺陷。】

天幕首先放出司南的模样。

司南是大家熟悉的像个大勺子的模样,但是细节上的材质荆咕特意标注了出来。

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且整个勺子的重心恰好落在勺底的正中间。勺放置在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24向。

看起来好像指向很明确,但是首先,天然磁体不容易找到,在加工的时候因为工匠不懂得磁石会消磁,经常会导致磁石因为打击、受热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

同时司南与地盘的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因为砖模摩擦阻力过大难以旋转。

最重要的,就是体积。

司南的体积和重量太大,不方便携带,也导致司南在初期并没有普及。若是运用到战场上,必须用战车拖着,派人专门守着,非常麻烦。

【再次来到北宋。】

刘娥坐直身子,兴致勃勃:他们大宋又有什么好东西?

手下的大臣各种阻拦她称帝,人不可靠,但是工具可靠。

现在天幕送来一个又一个好使用的工具,女子也可以操作,男人不服她无所谓,她可以用女人。

刘娥甚至可以展望,当宋朝各种女子也可以使用的工具兴盛之后,整个朝代的风气会焕然一新。

哪怕重现大唐盛世时期的风貌,或许也不在话下!

【北宋时期,官方主编了一部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面记载道:行军时如果遇到阴天黑夜,无法辩明方向,就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或者用指南车和指南鱼辨别。】

【《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以前,这说明在那个时期以前,指南鱼已经被运用到军事上,并且和老马识途一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认知。】

天幕及时放出了书中提到的指南车和指南鱼。

指南鱼是用薄薄的钢片做成的,形状就很像一条鱼。它大约两寸长,五寸宽,鱼肚皮凹下去,像小船一样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指南鱼也被称为“水指针”。

钢片当然是没有磁性的,所以指南鱼需要人工传磁。

《武经总要》同样记载了人工传磁的过程:

把烧红的贴片放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然后蘸水淬火。这是因为铁片烧红后,温度高于磁性转变点的温度,铁片中的无序状态的磁畴瓦解成为顺磁体,蘸水淬火后,重新形成的磁畴在地磁场的作用下磁畴排列有方向性,就能指南北。

这种手段被叫做“地磁法”。

“后世对你的《梦溪笔谈》颇为推荐,这已经引用好多次了。”毕昇羡慕地拍了拍沈括的肩膀,“恭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