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村里只有一个大堰塘,村支部没有给谁承包,看到大家都有意愿,索性集体放鱼苗。
村支书选择出各类家鱼,先称重,按每家每户的重量算。
村民一手交钱,另一边有人往堰塘里下鱼苗,村支书负责登记,每个人多少斤鱼苗,年底按照收成按比例均分。
等到鱼苗放完,大家站在堰塘边,看着新鱼苗在还寒冷的水中荡出来的一圈圈涟漪,仿佛已经看到了长大后的肥鱼跃出水面。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又是寒冷冬季。
到了年底的时候,全村人汇聚在堰塘边。
这是全村的大事。
村里所有男丁集体捕鱼,是一个丰收的快乐时光,岸上女人和孩子忙着捡鱼、收拢到一起,最后统一称重,按比例分鱼。
“年前大家总共放了100斤鱼苗,每家每户的记载都在表格上。”
村支书拿出表格,也让人抬出公平秤,看到大家一网兜一网兜的把鱼放在公平秤上称重后汇总,得出了今年收成的数量。
“年底现在收获的成鱼有616斤,按照比例均分。”
村支书看到肥鱼的重量,眉开眼笑,村民也集体笑开了花。
更让人开心的,就是分鱼开始了。
“老王家,放鱼苗10斤,分成鱼60斤;”
“老李家,放鱼苗20斤,分成鱼120斤;”
“老江家,放鱼苗50斤……”
村长每念出一户,就有一户人家出来领鱼。
村里有公平秤,大家伙帮忙一起分鱼。
大大小小的鱼在地上活蹦乱跳,水花溅的到处都是,但是大家都不嫌弃它腥,笑嘻嘻围在近处看着。
最小的鲫鱼,一年也不过3-4斤;大的鳙鱼,一年可以长6-8斤,提一条可以够一家四口吃好几l顿。
“孙婆婆家,放鱼苗3斤,也有18斤。”村支书念到孙婆婆,特意提醒帮忙分鱼的男人女人,“来,给孙婆婆挑一条肥的,帮孙婆婆杀好直接提回家过年。”
人口少人家的放的鱼苗也少,收获的相对较少,但已经够吃了。
比如孙婆婆,家里只剩下六十岁的老人和才十四岁的孙女,3斤鱼苗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但是到了年底,18斤的肉足够她们两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