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广阔平坦的地形吸引了古人,接着是各种大型机械让古人目不转睛。

可偏偏视频开始拉近,不给古人看大型机械,而是看那不起眼的小喷头、小摄像头。

这一看,更让人不懂了。

“这小玩意是长眼睛了吗?怎么知道哪里是杂草哪里是棉花?”朱元璋看着小小的喷头精确地只对准杂草喷洒农药,又好奇又想要。

朱标看着摄像头拍照,看着那不同的黄瓜图像,对黄瓜不好奇,这蔬菜大明也有,他对机械好奇:“这东西就是眼睛!还会画画!”

朱棣对地里发出需要施肥、施什么肥的机械好奇:“这个机器是怎么知道地里缺什么的?难不成能尝出来?”

天幕善解人意地开始标出一项项高科技的来源和作用:

斯坦福大学最新ai技术的农业,可以减小莴苣密度,可以分析检测杂草的存在和位置,消除棉花田的杂草;通过高精度有针对性的喷雾应用,可以减少90的除草剂用量;

谷歌推出的机器学习技术,搭载了摄像头,可以先为蔬菜拍快照并且把照片传递到小型辨认黄瓜的神经网络上,进行颜色、形状、大小分类;

约翰迪尔的“施肥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测量出土壤里的氮元素、磷元素含量,还能测量出土壤需要添加补充什么化肥……

荆咕也忍不住叹息。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家喷农药时还是背在背上。不过二十多年,现在老家喷洒农药已经变成了无人机喷洒。但是相比这个高精度喷洒,还是浪费率太高了。】

天幕再次放出了老式的农药机械——背负式手摇式喷雾器。

农人背着方方正正匣子一样的喷雾器,一手拿着喷雾杆,一手按压手摇杆,按压一下,农药从喷雾杆里喷出,化作一阵雨雾喷向农作物;

再放出无人机喷洒农药。

只见一个小小的机械快速地在空中飞来,洒下大片大片的雨雾,不过眨眼的功夫就把整片山林的农药播撒完毕。

“这东西怎么飞上天的?”

刘彻激动地站了起来,眼睛恨不得粘在天幕上。

“不需要人操作吗?人在哪?”

如果大汉有这神器,带着毒药往匈奴主力军营一喷,集体毒死,不就什么麻烦都没有了!

正说着,天幕上的无人机开始缓缓飞回去,一直往下降落,最终降落到一名女子面前。

女子手里拿着无人机遥控器,操控着无人机落到面前的空地上,上前轻松地捡起无人机:“还好有无人机,不然这么几百亩地我得累死。”

她查看一番无人机的喷药情况,然后毫不费力单手提着无人机下山:“回家吃饭咯!”

听那快活的语气,显然是十分轻松。

刘彻顿时更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