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后来文人认为农业为贱民耕作,士大夫阶层务农不体面,但是水利工程依然是一个文人清誉的象征。历朝帝王,重视农业除了发展耕牛畜牧业、发展农具,还会兴建水利。】

【神农尝五谷,尧向天下颁布历法,舜命令后稷将农置于政首——请记住这位后稷,他的后人非常有出息,让他在后世更加出名;

大禹治水并且创造了田制,作为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这一切的行为都是在安抚百姓,在富裕的基础上向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天幕下众多古人也在认真地听着。

百姓能看得学到的知识有限,许多故事都是道听途说,传到后面已经传得完全变得面目全非。

有关远古时期的传说,原本以为是神话故事,没想到竟然都是真实存在过的部落首领。

在一户农家小院,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女孩趴在母亲腿上,双手捧着脸看着天幕:“阿娘,神农和大禹都是真得,女娲娘娘也是真得吗?”

母亲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头:“是的,天幕说过,女娲也是部落首领。”

小女孩又问:“那嫦娥和玉兔呢?他们真得住在月亮上吗?”

“不是。”母亲有些犹豫,天幕之前放过月亮表面的什么环形山,当时她觉得难以置信那就是月亮。

可是天幕是不会错的,当时孩子听累睡着了没看到,现在突然问起月亮,月亮上坑坑洼洼,要不要告诉孩子?

会不会破坏了孩子心目中的幻想?

母亲求助地看向丈夫,父亲也没想到什么好的说辞,最后眉毛一竖,凶神恶煞:“好好听天幕,别整天东想西想瞎问!”

小女孩:“……”

“哦。”

她撅着嘴,继续去看天幕,脸上写满了不满。

大人总这样,回答不出来就发脾气,真没趣!

【商朝时期,甲骨文有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内容,比如记载丰年的“求年”“受年”“受黍”,记载占卜晴雨的“两足年,雨不足辰”,记载统治者“观黍”“省田”。】

“不是说商朝□□,大兴人祭人殉吗,怎么商朝也重视农业生产?”太平公主有些意外,她也是认真读过史书的,怎么史书上说得跟天幕上说得不一样?

“不重视农业生产,商王和贵族吃什么,喝什么。”武曌倒是很淡定,“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武曌想起了自己,现在还活着,史官就算不喜她篡夺李唐江山,也不敢当面乱写;

但是等她死后,人死政消,谁知道史官会怎么抹黑造谣她。

天幕曾经说过,后面的继位者李隆基把她的天枢都给融了,也抹除了她的功绩,篡改了一些历史,甚至把太平的存在彻底从史书里抹去。

该怎样才能让百姓都记住她和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