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刘娥光明正大穿上了她私藏了许久的龙袍,欣赏着年轻女史记下天幕的文字内容,顺便欣赏着官员气得怒发冲冠的表情。
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瞧瞧文官,再生气也只能口头上谏,她不痛不痒,能有什么损失,以前真是没想开啊。
在明朝,徐皇后悠闲地一边写书,一边时不时欣赏一下被清朝众多才女刺激到的朱棣的表情,还火上浇油调侃:
“宋朝时期虽然造纸术印刷术发达,但是咱大明朝更发达。大明不但有了更白更好的竹纸,更好用的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还有了套色印刷。有‘朱墨本'‘双印本’,还有‘四色本’‘五色本’。大清时期大家族和民间都涌现了不少才女,还得感谢我大明呢。”
朱棣的表情更臭了。
大明有这么多技术,自己没多少才女,全贡献给后世,还是一个夺走他大明朱家政权的草原政权,真是好气!
在清朝,孝庄太皇太后心情舒畅,连病了许久的脸色都看起来好了许多。
她拍拍玄烨的手强调:“咱大清切不可学大明,挑选妻子要重才华重教育,断不可出现什么木匠皇帝道士皇帝。”
玄烨恭敬而崇拜地看着祖母:“孙儿知道,孙儿一向以祖母为榜样。”
【在夏商时期,因为还存在母系氏族残留,女子的地位在奴隶主阶层还能基本平等】
【从周朝开始,女子地位一路往下走。在贵族阶层,王后公主的权力也被约束,能见朝臣但是再也没有了军权,再也没有出现过女将军女祭司之类的实权女性。】
【春秋战国的战乱时期,人命如草芥,女性地位再一步降低。】
【当时还有祈雨的巫女,但是从曾经的尊重到直接杀巫女求雨,巫女从掌握神权的祭司变成了牺牲品,贵族女性也好不到哪里去,生死婚姻不由自己做主。】
在夏商时期,当天下大旱,巫女打扮华丽,头上扎着五彩的羽毛,在准备好的祭坛上载歌载舞,以祈求神明降雨。
当时的人们认为,雨水属阴,女子也属阴,巫女就是神明的代言人,让巫女去祈雨,更能打动神明。
巫女站在高高的祭坛上,舞蹈祭祀祈雨;
在祭坛下,巫女焚烧龟壳祷告占卜,向君王传达神明的旨意。
走在人群中,巫女也是高高抬起头,庶民和奴隶都需要行礼让路。
到了周朝,国家设有专司祈雨的巫师,但是祈雨的权力转移到了周天子的手上,每年由周天子来祭天,祭祀时由众巫女组成舞蹈队,一边跳舞一边呼号,同时献上牺牲玉帛等贡品。
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春秋时期,鲁僖公冷漠地坐在高台上,下面是群情激奋的庶民,对着祭坛上的巫女愤怒喝道:
“再不下雨就杀了她!”
“晒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