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无且欲哭无泪:早晚有一天累死在太医院!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古代女名医风采剪辑”。

从最早的西汉开始,华夏已经有了专门设置的“女医”,当时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

女医义妁是华夏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女医生,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御医。

“义妁治愈太后有功,封义妁为大汉女国医,封义妁之弟义纵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

宦官细长的宣旨声音响彻天幕,也响彻了天地间。

尽管古人还不知道当世不被重视的医术有什么好重视的,听到这一声宣旨,再底层的人也能听懂:

女医义妁因为医术高超,治愈当朝太后,不但自己被封为国医,连弟弟也被封官了!

——老百姓只要知道,女子学医还有这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更有动力,允许女子去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西晋初年,鲍潜光正在给病人行艾灸。

艾灸时烟火缭绕,飘过几千年,飘到了后世,飘到了广州市的二元宫。

在二元宫大殿上,挂着一副“鲍姑艾灸穴位图”,它的面上香火不绝,同样烟火缭绕。

香火飘出宫殿,飘到了二元宫外,让古人看清楚二元宫正中间的雕塑:

鲍姑,也正是鲍潜光。

二元宫原名越冈院,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

后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

——这对古代的老百姓而言,又是一个让人羡慕到眼红的好处:

学医不仅仅能得到现在的赏赐,还能得到后世人建立生祠雕像,香火祭祀。

“快快快,把‘鲍姑艾灸穴位图上’的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记下来!”而对古代的医学家同行而言,这是大好的机遇,还不赶紧画图干什么。

但是天幕上的女名医,远远还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