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开始,就已经有了禁止盗墓的法律。

《吕氏春秋》中明确写到,对于“奸人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

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武帝后独尊儒术,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宽仁的儒家思想,但在宽和的基础下,对盗墓贼的惩罚依然很严重。

不仅“窃盗者刑”“发墓者诛”,帝王大赦天下时,盗墓贼也不在赦免范围内。

唐朝时期,法律更加完善,《唐律疏议》被认为是华夏目前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东亚最早成文的法典。

《唐律疏议》中对“发冢者”有了明确的刑罚:开挖墓葬者,判处劳役流刑;打开棺椁者,处以绞刑;盗掘然而尚未至于棺椁的,徒刑三年。哪怕是损害陵墓草木的行为,也要击打一百刑杖和判处两年徒刑。

而且,王公贵族的墓受到特殊保护,如果发生盗墓行为,看守者因为失职也会受到严厉处罚。

【唐朝时期,毁墓不仅仅是求财,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

【比如李旦开棺殴打武三思遗体】

【李旦还是以仁厚闻名,有“三让皇位”的美名,但是再看看李旦的鞭尸行为,以及他让位的人——他的兄弟,他的儿子。就知道,所谓仁义,不过是一种政治博弈。帝王的仁慈,也是看人下菜的,敌人如果相信了他的仁慈,就是被鞭尸的下场】

李治:哪里不太对?

李显不是当皇帝了吗,怎么李旦也当皇帝了?

李显也只大李旦六岁,也不至于死了让李旦继位?而且李旦更小,让位也不至于给兄弟让。

天幕说他让给自己兄弟,自己儿子,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平息后,卢龙节度使因为当地民众依然对安禄山史思明崇拜,令人开墓毁棺。结果适得其反,以致于民意更加倾向安、史而背离朝廷。】

【还有李隆基不仅赐死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还大肆毁坏上官婉儿的陵墓,销毁与二人相关的许多资料】

【李隆基晚年被软禁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曾经毁人坟墓,结果自己草草下葬】

【他篡改历史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也成了后世文人口中爱情故事的主角】

天幕上放出上官婉儿陵墓被毁的陵墓环境,而且陶俑简陋没有一件唐三彩,规制很低,壁画全被划破毁坏;

还有被发现的太平公主驸马薛绍的墓,内壁也被毁,留存下来的就只有石棺床的石板,石棺床都被翻乱了。薛绍的棺木也不见了踪影。

根据后世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毁坏的痕迹并不是现代或者盗墓贼,也不是因为时间导致的自然风化,应该是在唐朝时期,就出于政治目的进行对砖室、棺椁、墓室进行毁墓过。

唐玄宗位面,李隆基很难堪。

这些事他现在已经做了,哪怕想否认也没法否认。原以为这件事只要他不说,百官不敢说,史书不敢记,就不会有人知道,没想到天幕广而告之,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

“杀了人还不放过,还要毁墓!”武周位面,太平公主终于愤怒了,“我是他姑姑,薛绍怎么也算他姑父,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