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当时大环境太严苛了, 他们就算有心使劲也没地方使,蹦跶了几次不仅没落得好反而境况更糟糕了一些,甚至还影响后面平反的?结果。

但夫妻俩也没有认命,在他们努力的?运作之下, 从最开始被流放的那个荒凉偏僻的?地方重新回到了稍微热闹现代化一点的?西城,更?运气极好地碰上了这个城市的?“绿色金条”狂热。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国内人民的?财富梦想也随之点燃。

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国家总指挥方针的?扶持,成为最先一批富起来?的?人。

其他城市的?大众也不甘示弱, 纷纷将目光投向身边的?事务,希望能从中发?掘出?致富之路来?。

有已?经摸到门道迎头赶上的?, 也有茫然无措不知从哪儿下手的?, 西城便是后者的?代表之一。

但这个时候很?流行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西城市政府便以此为激励,在发?现西城种植兰花颇有优势, 又结合兰花的?市场价值,便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兰花产业, 使之成为高附加值的?园艺产业——比如市政府要求普及兰花养殖、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养三到五盆兰花, 兰花的?定价是自由的?, 只要买卖双方同?意,定多定少全凭自由, 甚至还对发?展兰花有贡献的?, 有关部门还要授予荣誉称号……

孟娇父母本来?就是读书人,对于兰花也很?是喜爱, 早些年间?家里条件好的?时候孟父也是养了些兰花陶冶情操的?,只不过后来?在“运动”中作为奢侈享受的?佐证之一全都被摔碎砸烂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又让养起兰花来?了。

孟父本来?养兰花就有点心得?,又是政府要求,很?快他就把家里的?兰花养得?亭亭玉立,并且得?到了爱兰之人的?欣赏,为了心头好给了一大笔钱让孟父忍痛割爱。

孟父都惊呆了,虽然市政府说的?是兰花交易定价自由,但也没想到会如此[自由]!

抱着试着看?的?心态他又养了几盆,虽然后面跟风养兰花的?多了,比他养得?好的?也有,但是孟父养得?那几盆兰花也是各有特色,同?样卖出?了可观的?价格。

起初,市场上只有品种好的?兰花卖得?贵,但后来?品种好的?兰花价格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带动普通兰花也快速上涨。

他们现在膝下也就孟娇一个女儿,虽然前些年因为一些事情闹了些不愉快,但夫妻俩还是疼爱这唯一的?孩子的?,因此不仅给女儿买了好东西,还催促她?赶快加入吃一波红利。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