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当然,是有报酬的。

如此种?种?,都是陆柚通过高晋年每隔几天就邮寄回来的信件了?解到的。

有意思的是,可能?得益于如此高频的信件交流,就连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陆柚了?,还顺带了?解了?这个姓陆的年轻人是县里?一家小饭馆的老板,意外为一品鲜拉了?不少?因为好奇而来尝鲜的邮局工作人员顾客。

然后因为蒸菜和卤肉饭的美味和高性价比,让一品鲜小饭馆又扩张了?受众的地域。

甚至还有市里?的记者专门跑到澜江县来做采访——高晋年之前在首都认识的那位柳桂香开的饭馆不仅上了?首都日报,甚至后续还接待了?不少?外国人,当然这接待外宾一事这时候也是值得再上一次报纸的。

有了?这珠玉在前,陆柚的这一品鲜小饭馆也自然是成为了?市里?记者们觉得可以上报的事迹,还可以美其名曰作为响应国家最新号召的优秀例子。

陆柚也知道?这年头报纸和广播在民众中可以起到多大?的宣传作用,所以记者来采访的时候他也回忆着前世身?为党员交流时的一些言语措辞再结合今生当下大?环境的一些口号,让采访的记者眸中异彩连连,满意而归,很快就洋洋洒洒写了?报道?,给一品鲜小饭馆真情实?感地宣传了?一波。

第86章 1980-87

报道一品鲜小饭馆的日报在出来的时候, 早就打听好了时间的陆柚专门跑去?邮局,很大?气地掏腰包买了十几份——不仅自家每人一份,还有章思满、安斌、桂芬婶他们一家……只要是他熟悉的人, 都分了一份。

毕竟这可是官方报纸!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官方报纸也不是那么容易登上的,更别说有文字报道有照片, 占据了八分之一的版面,而不是一个旮旯小角落了。

分享了报纸还不够, 陆柚还煞有介事地去做了个玻璃镜框架,专门报道他们小饭馆的版面文字和照片给剪了下来就挂在小饭馆对着门的位置, 争取每一个?进来的没进来的,只要是在门外走过的人都能看到。

俗, 但是特管用。

君不见几十年后不少餐馆都会?将名?人来吃饭的照片给挂在墙上以暗示自己的[本事]?

陆柚之将名?人打卡照片改成了报纸报道而已。

甚至在这年头, 报纸报道的文章可比什么名?人照片在百姓心里的份量更重。

所?以其他人不仅没有嫌弃陆柚这[大?张旗鼓]的做法?,反而大?加赞赏, 甚至章思满还想着自掏腰包给每一桌都放一份报道一品鲜的报纸,争取让每一位食客都知道他们一品鲜可是专门被报道过的, 牛!

当?然,陆柚阻止了他, 宣传这东西过犹不及, 而且与其夸夸其谈自家小饭馆多牛, 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份菜,让慕名?而来的食客们满意而归, 成为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