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二来则是高老汉虽然是个鳏夫,可是他的第一个老婆是因为生孩子难产死的,高老汉也没什么打老婆的传言。

还有,高老汉的大儿子在外头当兵——虽然就是个大头兵,并且参军的队伍很远,而且才去一年,可是这年头对穿军装的人都有天然的敬畏感……如此,可以狐假虎威震慑她娘家的那些混不吝,也可以借着军人家庭的庇佑,减轻别人对高晋年的偏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老汉看上去对于高晋年没什么偏见。

高老汉也的确是对高晋年没什么偏见。

别人都担心高晋年毕竟生父是地主,还是跑了没受到应有惩罚的地主,万一受牵连就不好了,可高老汉觉得自己几代贫农根红苗正,还有个大儿子在当兵,怕什么牛鬼蛇神?

至于高晋年本身……高老汉觉得这孩子虽然长得有点不敦实,但言谈举止都很护着自己的亲妈——孝顺的娃儿再差都差不到哪儿去!

至于高母,高老汉那就是相当满意了。

不要聘礼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家的确是有点穷,要不然大儿子也不会因为到了年纪说不上媳妇干脆跑去当兵(那年头当兵可没什么文化要求,只要成分清白身体健康年龄合适就行);女儿萍萍也不会因为没个妈照顾,三岁多了还蓬着头发流着鼻涕,瘦巴巴跟一岁左右那点高。

而且高母还识字!

甭管这是不是在地主家学的,娘也,会识字,有这么个当妈的,往后说不定大字不识一个的高家能出个文化人呢!

xxx

高母和高老汉的结合没有感情,全是条件,但或许正是这样的各取所需,这对半路夫妻反而把日子过起来了。

然而大概是年少时在地主家被磋磨狠了,在生了小女儿之后,高母身体的暗疾就一下子爆发出来,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没两年就撒手人寰。

而高老汉年轻时也是被偏心的父母狠心压榨过,落下一身病痛,在听闻当兵的大儿子在一次行动中牺牲,大悲大痛之下,也跟着去了。

彼时高晋年才成年不久,不过十七岁的少年,未来正是无限可能的时候,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的身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

高老汉去世之后,高老汉的二弟一家就跳起来了,嚷嚷着高晋年不是高老汉的孩子,高家不能落到外人手里,并且还老调重弹把高晋年的身世拿来说事,要把他赶出高家。

高晋年并没有太反驳这个,本来随着母亲二婚来到高家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如今更是已经成年,呆不呆在高家都无所谓。

他知道自己的生父是他抹不去的污点,而他的确和高老汉一家没有血缘关系,尤其随着生母逝世之后,在别人看来他也变成了一个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