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聪明人也看出来了,这题目怎麽回答,最重要的可不是怎麽写才能体现才华,而是发布这条政令的人想要看到什麽。
聪明人的才能也是差不到哪里去的,放在一群随大流的无病呻吟中,那些标新立异又顺毛摸的文章便如闪闪发光的明珠,让人无法不在意。
一篇篇文采斐然的文章被张贴在专门的木栏上,众人想出了各种吸引眼球的方式,只盼能得圣上青眼一看。
当然也有就因为此事而大骂朝廷昏庸胡闹的人,也有看清楚其下掩藏真义而不愿作为的古板学士,只是天下间,趋利毕竟是主流,在这样的大浪之中,那些不能产生利益的反对声音便显得不够看了。
前面被招入雅学府的人日日锦衣华服从宫门前走过,他那贫寒的出身,励志的升迁过程,就像是吊在饿狼眼前的一块肥肉,典型的活动招牌。
就像很多时候,人们看到一个邻家灰姑娘随随便便便得到了总裁的青睐,便会觉得她和我明明差不多,为什麽这个人不是我,嫉妒之余也会想效仿,於是蜂拥而至,每天都有无数的纯真少女和这位灰姑娘一样摔倒在霸道帅气的总裁面前,嘟嘴装乖试图挖墙脚。
这种时候,往往许多人会将节操和下限丢掉,更枉论是那些原本就不坚固的道德观。
看到那个雅学学士金字招牌下挂着的巨大利益,与看起来极容易效仿的成功经验,让整个圈子像是被砸了石头的鱼缸一样活跃了起来。
越来越多文人抛弃了过往固有的理念,将那人写的文章字字琢磨,句句推敲,研究上头看中他的点,将自己往对方想要的那个思维逻辑里面套,直至将自己说服,再以这样的思维逻辑写出一篇升级版本的。
简单举个例子。
这些话题绕来绕去也不过绕不过几个核心,例如如何优雅而有说服力地赞誉女皇治理国家的盛况,驳斥以女人之智不可担大事的言论,深度剖析女子的重要。
只是在题目里,这些说得更为婉约,只有那些足够聪明,会做阅读理解的人才能看清楚下面埋藏的本质。
什麽,你看了半天没看出来上头想要的东西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