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和几个年轻的自梳女认识,就把动员年轻人的活儿揽了过来。本以为会很顺利的,谁知道,在阿霞这里就碰了第一个钉子。
“咱俩还年轻呢,急什么。况且刚买了院子不久,咱俩也没多少积蓄,不如再看看。要着急,也是那些年龄大的着急,她们该考虑身后事了,咱们还不急呢,等等看,急什么呢?40岁以后再考虑,也不迟。”
顾青就耐心劝她,“买片郊区的荒地费不了多少钱,但是地总是有限的,咱们先到先得,就把自己的墓地先占下了。后面入会的就未必有现成的地方了。”
“急什么。日后还不知什么样呢!我可不想白花钱。”阿霞说完,回自己屋子里了。
顾青顿时觉得被泼了一瓢冷水,不过,想想也是,阿霞的心思还在摇摆。她本就不是个坚定的自梳女,自然对集资买墓地这事不感兴趣。
而且,不止是阿霞,其他的年轻自梳女们也表现得比较慎重,毕竟对于他们来说,20年里不急着考虑这问题呢。
可是,如果这个组织里只有老年的自梳女,没有年轻人,这个制度就维系不下去,就不能形成一个风俗,最多就是解决了一代人的问题。而且,老年自梳女的坟墓若是无人祭扫,墓地未必能保得住。
但是她们提出的说法也有道理,年轻人怕她们出钱买的地被老年人占满了,等几十年后她们去世的时候,无地可埋。
顾青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不过,这样的了解也很有益处,所谓集思广益,大家一讨论,确实,发现了很多可能的问题。
于是,顾青带着这些问题又去了姑婆屋跟几个积极参与的商量了一番。最后大家决定,买地之后,就建坟,做成活人墓。也就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把坟地确定,把墓修好,这样就免除大家对于是否花冤枉钱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