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重又回到和平,但是昭国人却记住了国耻。
尤其是崔家军,自成军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惨败,死了那么多的同袍,那都是手足兄弟一样的人。崔家兄弟四人,四员武将,二死一重伤,活下来的老三、老四,也是悲痛万分。大家本来都憋着一股劲,想报仇雪恨。但是,朝廷没有给他们机会。议和了,两国友好,不再开战。
崔家老一辈退下来的两位战将,曾上书皇帝请战,但是皇帝说,不忍心老将们辛苦,崔家老辈的将军既然告老了,就不要再忧心国事了。
崔家年轻一辈的三郎和四郎也被一道圣旨,送回京城养伤。这样一来,边关战将就没有一个姓崔的了。军中有人议论,觉得皇帝趁着兵败,收回了崔家的兵权。
在京城的将军府养病的时候,崔将军想了很多。如今还保留着将军职位的崔家人只剩下他一个了。老一辈都退了,有的去世,有的告老赋闲在家。大哥二哥战死,弟弟残疾,已经不能上战场,眼看着崔家后继无人。趁着休息,他觉得自己应该培养下一代了。
可是,二哥无子,大哥只有一个嫡长子,无论如何要长房保住香火。那么,能指望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了。
可是,等他想起来教导儿子,却发现怎么那么不顺利呢?
首先是,长子崔文,夫人生下这个孩子,常常生病,都不怎么到人前,也不曾习武。当初之所以起名为崔文,是夫人的主意,说孩子出生就体弱,不适合练武,只能习文。而且,如今十岁的崔文,据先生说,聪明好学,假以时日,考功名也是有望的。
长子不行,那就次子吧,可是妾室所出的次子崔武不光身体弱,不喜练武,胳膊腿儿还特别脆,稍微拉扯一下胳膊断了,摔一下,腿骨伤了。这能上战场?
其实,他第一天教崔武练习武艺,一个时辰就知道了,这个孩子根本不是练武的料,一套简单的拳法半天学不会,动作笨拙之至,完全没有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