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败心情极好,并不因为申阳王的“挑衅”而愤怒。他反而还安抚了申阳王的情绪,表达了为人君主的无奈,申之以为国为民的大意,把自己说得很伟大。
吉时一到,马车便前行了。坐在马车上的李蛇,一直抓着南篌的手。
南篌没有推开她,跟着马车往前走了几步,这是他舍给李蛇的一点温柔。然后,车行远,南篌驻足。李蛇的手一点点跟南篌脱开,她不舍地“啊”了一声,望着南篌逐渐离自己远去。
曾经小公主李蛇永远地离开这座皇宫,离开大祭国了。李蛇最大的遗憾,是还没跟南篌一起练剑。
而轩辕狗货最大的遗憾,是在大祭国的更名申请还没审批下来。
第9章 光明正大看母后沐浴
李败恶行累累,在民间已是所有评书中道德败坏的大恶人,戏曲中永恒的白脸。
君王多数注重名声,李败比较例外,他只注重他能看得见的“名声”。他能看得见的就是京城这一片区域。
这一片区域,好管,毕竟天子脚下。大不了把刀架在史官全家老小的脖子上,逼着他美化自己的行为。以前也不是没皇帝这么干过。
史官不干?不要紧,还有大祭国官方新闻社。每天十篇通稿胡吹乱捧、疯狂洗脑,黑的都能洗成白的,道德败坏都能变成有个性和可爱。大不了说一句——皇上也是普通人。
李败于朝政之事可谓没什么心得,一生手腕或许都用在篡位上了。南篌设下的那些政策,他搞不懂。南篌写的改革理论,他只能理解到七八成。或许是两国人国情不同,也可能是智力上的差距。
好处就是,李败有诸多借口去太后宫找南篌。这条政令不懂,去找南篌,这张奏折不知道该怎么批,去找南篌。
找得多了,李败心中真实的目的就暴露出来了。
这夜月色好,门庭下着雪,月色映着一株梅,真是表白的大好时机。
李败在太后宫,刚看完最后一张奏折,便握住南篌的手。
南篌要把手抽回来,李败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