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页

“爷爷骗她,说你的粉条没卖完。”小景贴着玉琳的耳朵,小声嘀咕。

玉琳眼睛一亮,也贴着小景的耳朵学他,问:“小景知道妈妈的粉条卖完了?”

“嗯。我不告诉别人。”

玉琳心里涌出无尽的喜悦,这小子,好聪明,他怎么知道家里都没人和他说。

玉琳拍拍儿子的小肩膀,小景今年个子窜高,吃一碗多饭还是瘦,面相上越来越像爸爸。

“小景,瞌睡了吗?”

“没有。”小景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想起,妈妈的怀抱香香的。

难得小景在她怀里睡午觉,玉琳就这样抱着坐着,看着他睡。

腊月十五,街上的红薯粉条卖到了8毛一斤,杨老太太回来还说村里的粉条有人上门去收,也要7毛钱一斤。

“玉琳,这外地人一来,明年的粉条你怕收不了多少了。听丽丽说还有人上门收药材,鬼鬼祟祟的,他们供销社派人了拦都拦不住。”

“大娘,国家早就允许私人做生意了,你看着,明年来订沙发的客商会更多。我听说有一个体户在东街开了间沙发作坊?”

杨老太太摆摆手,叹口气担忧的说:“你的消息过时了,已经开了好几家,几个村也有人订做沙发。

听说林县请了我们的大师傅去开了两家家具厂,一家专做沙发,一家专门做床垫。

弹簧订的我们的,东西一样,批发价比我们贵一倍还多。听他们说,我们的沙发年后也要涨价。”

玉琳觉得可以了,花了两天时间把去年到今年沙发厂的变化写了一篇时事报道,投给兰娟的报社,相比产值等硬性数据及盈利用途,最吸引眼球的是她拍的从无到有的对比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