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男性过世也有娘家人,就是自己村里德高望重的几个长辈当娘家,娘家人若在席上吩咐的不好,事情传出去这家人几十年都过不去了。
初三的席面待帮忙的村里人,孝子不能跟着去打墓,只能村里的伙子去,孝子除了送饭,磕头和必要时候哭,其他时间很闲。
就说老太太是个有福之人,过年蔬菜肉准备的最充分,洋留爸的大厨,大爷爷家拿出一头猪,随便一做就是十二道菜。
玉琳把走亲戚剩下的酒,都拿过来招待村里人,总管大爷一看,汾酒,笑着说大家今天多喝几杯,明后天好好干活儿。
下午坐待席的时候,总管大爷就问:“墓打的怎么样了?”
“打好了。”
“明瑞爷爷看过了,坐过针了。”
听的人很吃惊,从这看得出来王大海王大河两弟兄人缘好,大家干活都很卖力。
有的显眼包或者不给别人好好帮忙干活的村民家,几天墓地都打不好,有的虽然打了,打的很浅的。
在村里生死是大事。
尤其老人过世,讲究的分外多。
老太太喜丧,老哥俩商量着初四开始念一天一夜的经,送送老人。
严斐生金生才领着一帮孩子去邻村买花圈纸货,王大河出钱买的伞和十二杆纸等,荷花杏花两个姑姑出钱买的花圈,玉琳也给老人买了一金一银斗和一个花圈。
请的一对唢呐,初三早上一来就开始吹了,炮手是总管安排的村里人,还有专门的两个穿长衫戴礼帽的礼官负责孝子行孝磕头事宜,大席上讲话,款待安顿娘家人请客坐席等。
初四正客,娘家人一来,唢呐长号鞭炮齐鸣,礼官出迎安排端茶倒水,寒暄。
两个老舅爷净手之后,上香由王大红和王大海两个大孝一众孝子贤孙陪着叩首磕头。
总管大爷把香收了,礼官安排娘家人专门的座位上坐席,别的客人菜汤泡馍,娘家人就是果碟瓜子的大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