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学也有奖励,考试考得好,老师面子上也好看,几个学校也有竞争,只是大家相对挺佛系,学生爱学不学,有些人是真的会读书当然学习好。
“一只铅笔一个本子,值1毛钱呢。”
范亚娟挺重视大毛读书,听他这么说就想着别人孩子有的他也得有,准备明天上街的时候给大毛再买个铅笔和本。
下午,二毛背着比她高三倍的大背篼和三毛在青杠林扫树叶,还听几个老婆婆说张寡妇的坏话。
村里人多数不管一个学生学习好不好,穷人的孩子肚里温饱就可以了。
后院蚯蚓坑填了,二毛就扫回来的树叶倒在上面,跟三毛两个人攒了一大堆的烧炕树叶。
年关将近,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比照工分发布票,棉花票,油票,酱油票,火柴票等。
管着一家吃喝的妇人们结伴上街买东西,条件好的扯六尺布做一件新衣,一穿出去就是全村都知道的大事。
老队长的孙女玉华说了个大南驿镇上粮管所的对象,老队长家的缝纫机停了,正准备初二的订婚酒,找范亚娟做衣服的人就多了。
二毛和三毛村里疯跑回来,屋里几个熟悉的婶子正各人忙各人的。
范亚娟在给二毛三毛缝棉袄,去年的旧棉袄,重新翻洗了里面,棉花取出来打蓬松,等接上布缝好皮,再将棉花壮进去,手工棉袄是个费力的活,范亚娟针线好,一天也就缝好了,别人要两天。
“亚娟,你针线好,等玉华陪嫁走了,咱村里就没缝纫机了,我们还说,要不你买一个吧。她一双鞋面鞋垫收1毛钱的手工费,针线都是我们自己拿的,不过是真的快,针线密,还耐穿。”
范亚娟抬起头,问:“缝纫机,现在多少钱一台?”
第29章 第 2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