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完全没任何竞争性,这日子大家能混一天是一天,甚至有些人,比谁更能摸鱼,谁偷懒更多。

偶尔抓几个典型,上头领导碍于面子,碍于人情世故,稍微教训一下,事就过了。

去年选拔上去做副厂长,他还挺开心的。

这一年下来,上面敷衍了事,下面的人摸鱼偷懒,所有规章制度在工厂各种裙带关系下,形同虚设,管理得非常累。

“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们公社的管理制度。”

陈大伟由衷地道。

所有人上岗,都经过培训,素质过硬。

多劳多得,大家干劲十足。

业务广泛,大家激情满满。

除了这些,公社对业务能力的学习氛围也让人羡慕。

刚经过他们服装展示店,他发现里面还有人在画图纸。

有这努力拼搏劲,红旗公社怎么可能发展不起来?

纺织厂体制和红旗公社这边一比起来,就是老人和少年的感觉。

一个日暮西山,一个朝气蓬勃。

纺织厂的情况,舒宁和顾钊都知道一些。

舒宁更知道,这种大家都等着吃大锅饭的企业,不用过多少年,就会迎来下岗潮。

但这个问题她解决不了,没人能解决得了。

个人力量在历史洪流面前,渺小至极。

她能做就是,尽量身边的人不被历史洪流冲击得太厉害。

顾钊也知道纺织厂业务大幅度萎缩,可工厂领导干部不着急,他一个小人物,说什么都于事无补,顶多提醒一下,道,“陈厂长,现在服装类色彩比之前更丰富,你们工厂,若能引进其他纺织工艺,生产出更多的和其他纺织厂不一样的产品,效益才能更好。”

陈大伟点头,道,“话是这么说。但工厂领导却觉得,目前这情况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