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兰决定接纳阿团,原本也是希望让嘉竹有个年纪相仿的玩伴,希望能让嘉竹也能开朗些。在阿团没什么事的时候,嘉兰就让嘉竹教她五禽戏, 她自己则也教阿团认一些简单的字。
诚伯偶尔来院子里转两圈,转完出去,都忍不住要感慨两句 这二姑娘, 真的太会过日子了。就连诚伯都不得不承认,这日子,确确实实是寄人篱下。就连族老太太同意把没什么大碍的阿团姑侄两人放进去,也只是为了补偿补偿。结果, 她还真有能把寄人篱下的日子, 过出花来的本事!
就他前儿去看,居然连阿团那个瞎了眼的姑姑盼娘,都已经开始在学着什么『揉』肩了!
这也是嘉兰想出来的法子。在她心里, 只要人一忙碌起来, 就没什么心情伤春悲秋了。既然决定接纳阿团,她便也希望盼娘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正巧嘉竹她们练完武,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痛的。嘉兰心疼嘉竹, 也心疼芒种她们。但是她和朱嬷嬷两个人忙不过来给她们捶背捏腿,嘉兰就想着叫上了盼娘。反正这活也不是非得要看见的, 只要听着被『揉』的人指挥, 慢慢的也就能上手。
盼娘没曾想自己还能有点儿用处, 白天给芒种她们『揉』完, 晚上就急着在阿团身上练。阿团就更高兴了,好几天她看着盼娘脸上的笑容,都在床上兴奋得睡不着觉!
这两位姑娘,真的太好太好了!
就像她的恩人,一样的好!
这样的日子,风平浪静地过着,倒也有些岁月静好的味道。
可嘉兰的心里,却越来越忧心忡忡。她平日里强压着这样的忧虑,直到跟着朱嬷嬷再纳一双鞋底,一不小心针刺破了手,朱嬷嬷这才忧虑道:“姑娘,您这是咋的了?瞅着不大安心哪。”
嘉兰如何能安心!
哪怕她把现在的日子过出了花来,可平静的表面下,一直都有汹涌的波涛。
她都已经来定北大半个月了,可一点儿都没有听到祖父祖母的消息!就更不用说大哥哥的了 先不说祖母,算算日子,祖父走的是最快的路,如果顺利,本应该比她们更快到定北。
“是吗?”嘉兰不欲多说,把刺破的手指在口中稍稍含了一下:“怕是有些想家了吧。”
朱嬷嬷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叹了口气,放下了鞋底:“姑娘,您的身世,俺们也没打听过,也听不得。但是族老太太不是个苛刻人,等过段时候,您铁定能见着家里头的人!”
这些日子,朱嬷嬷说定北,说自己,但还是第一次提起“族老太太”,说起定北蒋府。
嘉兰为了转移自己的心绪,索『性』就这这个话题聊了下去,也好更多地『摸』清楚定北蒋府的消息:“族老太太素来都好,但 府上也不是族老太太一人说了算,唉。”
朱嬷嬷遇到嘉兰的这些日子,从来没听她叹过气。嘉兰这一叹气,朱嬷嬷登时就觉得心里难受,忍不住安慰她:“您说的三老太太吧?嗐!您莫理她!”
朱嬷嬷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三老太太,那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您憋着在她那儿受的气,不值当!”
“您瞧咱们家还是一家,其实老早就分了东西两府。族老太太领着东府,三老太太领着西府,那往日里都不大来往的。也就是西府的两个少爷,还跟咱东府关系好点儿。”朱嬷嬷压低了声音道。
嘉兰点了点头,知道这两个少爷指的是蒋善骑和蒋善『射』,又继续问:“那这两个少爷,也不怕三老太太怪罪吗?”
朱嬷嬷“嗐”了一声,一拍大腿道:“您可说准了!三老太太哪敢怪这两个少爷!按定北的排行算,这是二少爷和四少爷。那可是三老太爷原配夫人的亲孙子!”
她这一说,又哎呦一声道:“这俺得细细跟您说。三老太太不是三老太爷的原配夫人,三老太爷的原配夫人生了个儿子,是咱们这二老爷,二老爷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二少爷和四少爷了。三老太太也生了个儿子,是咱们这三老爷 这三老爷,啧啧。三老爷庶子倒生了不少,正儿八经的嫡出子息,就两个姑娘。”
嘉兰愣了一下,她可明明记得蒋府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可是这定北蒋府的三老爷,她记得也就跟三叔般大,难道就四十了?
“这 怎么就有了那么多庶子?”嘉兰一时也不知该怎么问了,斟酌了半响,才嗫嚅道。
她这一问问得有点儿傻,朱嬷嬷忍不住笑道:“姑娘喂!您定是生在明白人家里!这些事儿,俺们定北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也就是您刚来,等您出去转悠一圈儿,谁还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