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杨太医更清楚林淑妃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了,所以听了魏太医这话,他只觉得可笑至极。但是皇帝的意思是先不打草惊蛇,所以他也没跟魏太医挑明,更加没有质问魏太医为何要帮林淑妃设计这次假孕。
他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帮娘娘们看病安胎,是我的职责,不用魏大人你提醒,我也会对淑妃娘娘和她肚子里的龙胎尽心尽力。”
魏太医听他这话,是打算装傻不和林淑妃同流合污的意思了,魏太医也不好再跟他多说什么,怕他这耿直的性格,一会直接去皇帝面前告发林淑妃假孕,那林淑妃和自己就遭殃了。
他将杨太医的态度转告给林依,林依见杨太医不愿意依附她为她办事,气得牙痒痒,但又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小心行事,尽量不要跟杨太医有什么交集,至于皇帝那边,她第一次希望皇帝不要太过关注她和她“肚子里的龙胎”。
第355章 355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那边魏太医走后, 杨太医就去求见了皇帝。他怕被林淑妃的人认出来,还走得特别低调,好不容易去到清心殿, 却被告知皇帝今日谁也不想见。
他着急将魏太医的事汇报给皇帝听, 再三恳求守门的太监进去通传一声,这惊动到了郑华,郑华只好亲自出来见他。
杨太医看到郑华,就连忙问道:“郑公公, 下官有事要求见陛下, 是关于淑妃娘娘的。”
没想到郑华却愁眉苦脸地叹了一声气, 对他说道:“陛下最近心情不好,无暇管这些事,杨大人就先请回吧。”
杨太医闻言心里一惊, 皇帝是心情多不好, 才会连妃子假孕这种事情都不想管了?他迟疑着问道:“陛下怎么了?”
说到这个,郑华就更想叹气了,脸上的忧愁也更加浓重。自那日暗卫传来消息说皇后在大火中下落不明之后, 苏州的暗卫又接连送了几封急报回来, 都是说还没找到皇后的。皇帝因此气急攻心,情绪每况日下, 就连上朝都沉着一张脸, 怒意一触即发。不管是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奴才,还是朝廷上的大臣都提心吊胆的。
不过这种事情郑华现在也暂时不方便跟杨太医说明就是了,他只好隐晦地跟杨太医说:“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送走了一头雾水的杨太医, 郑华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 又叹了一声气,很快, 京城就要变天了。
沈定不论如何都不相信皇后已经遇难的事实,明明已经收到了暗卫的来报,也秘而不发,就是抱着一丝林祯也许还活着的希望。再没有确定林祯生死之前,他绝对不相信林祯已经死了。
好在苏州那边也还没有传来消息,这件事暂时就只有他和他的几个亲信知道,没给朝廷后宫造成恐慌。
沈定也知道此时最好先将此事压下去,先稳住人心,等找到了林祯了再说,不然以他现在这种状态,还要处理听闻皇后死讯后乱成一团的朝堂和后宫,他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只是他心里到底还是有怨的,不止是怨自己,还怨朝廷上这些不知情的臣子,更怨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荣阳侯。
于是某日上朝的时候,他特许荣阳侯来面圣,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提起了林祯。
他看似漫不经心地提道:“朕今早收到了皇后的飞鸽传书,才想起来距离皇后在道观祈福已经快过去六个月了,皇后也是时候启程回宫了。”
大臣们许久没听皇帝提起过皇后,又听说皇帝最近新得了个美人,已经被封到了充仪,而且林淑妃还有了身孕,他们都要以为皇帝已经忘了皇后,准备什么时候下旨废后了呢。
所以这会儿听皇帝说皇后要回宫了,他们都有些诧异,难道皇帝没想过要废后,是他们想多了?还是说皇后已经有悔过之心,或是在信里跟皇帝说了什么,让皇帝动了恻隐之心,已经原谅她了?
不过对于皇后终于要回宫这件事,许多大臣都松了一口气。之前皇帝让皇后留在道观祈福的时候,他们就很不赞成。堂堂皇后给逝去的先后祈福什么的,历史上就没见过这种说法,而且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后宫之主,离宫六个月也太久了。也是好在这六个月的时间里朝廷和后宫都没发生什么大事,不然需要皇后的时候皇后不在,那就乱套了。
而且之前还到处都是皇帝要废后的风声,搞得人心惶惶的,那些有野心的嫔妃和大臣们蠢蠢欲动,若是皇帝真的要废后,估计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都避免不了一场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