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将她的反应收于眼下,只当她小小年纪就修炼到这样不喜形于色的境界,他日定能成为人人称赞的贤后,他衷心地为皇帝感到欣慰,便谦逊地对林祯点头道:“圣旨已经传到,过些时日,等司天监算出良辰吉日,便会有使节上门纳彩问名,还请林将军林夫人和林小姐做好准备。没有什么事,奴才便先回宫复命了。”
林敬则和林夫人相互搀扶着从地上起来,客气地要将郑华送出门,林祯也拿着圣旨跟着起身,一起送郑华的轿子晃晃悠悠地离开,才如梦初醒般看着自己手中的圣旨,这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真的要嫁给当今皇帝成为皇后了,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林敬则和林夫人送走郑华后,这才走到女儿身边,同样神色复杂地看着女儿手中的圣旨,半晌林敬则才抬起手,在女儿肩膀上沉重地拍了拍,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既来之则安之,祯儿当以平常心来对待,切记不可骄躁。”
林夫人也担忧地叮嘱道:“是啊,这段时间你就哪里都不要去了。圣旨一出,恐怕用不了多久,天下的百姓都要知道你是未来的皇后了,你的身份太过招摇,这段时间还是不要出任何岔子比较好。”
林祯淡淡地应道:“女儿知道了。”
刚好这段时间她就在家把药送给皇帝当生辰贺礼的经文抄好吧。
那边郑华回到宫中后,便直奔皇帝所在的勤政殿,皇帝正在里头批奏折,似乎也一点都不在意今天是他正式下诏聘后的日子那样平静,反而是自己心潮澎湃,正是应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样想想还有些好笑呢。
他进来的动静惊动到了皇帝,只见皇帝抬起头来,见进来的是他,便放下朱笔问道:“怎么样,圣旨送到将军府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怎么你笑得这么开心?”
郑华笑眯眯地回答道;“回禀陛下,奴才已经将圣旨送到了将军府。”
沈定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哦?那祯儿是什么反应?”
郑华回想了一下林祯当时的反应,不知道皇帝是怎么看待的,这才斟酌着回答道:“祯儿姑娘看到圣旨似乎有点意外,但很快就恢复如常了,接过圣旨的时候也很淡定,不愧是被陛下和孝德皇后教导过的,已经学会不动声色了。”
沈定听到这话,似乎很高兴那样,点头道:“嗯,如此甚好,不过她这个年纪,就算表现得高兴一些也是可以的。”
刚回到书房拿起毛笔准备继续抄写经书的林祯,突然打了个喷嚏。她是不知道皇帝此时正在和郑华讨论她,若是她知道皇帝和郑华说的话,估计她会很不屑地想道,她是真没觉得被立后有什么可高兴的,不过是宿命罢了。
当然,也幸好她不在皇帝面前,不然她这般驳皇帝面子,皇帝又要逗弄她几句了。
立后的圣旨出去,大局已定,哪怕后宫的嫔妃们再怎么不服气不甘心不乐意也无济于事了。之前倒是有嫔妃在勤政殿外要求见皇帝的,但都被皇帝回避了。
孙贵妃得知自己的父亲居然也赞成皇帝立林祯为后这件事后,心都淡了,她知道她父亲是个忠臣,不然也不会得皇帝器重这么多年,此番皇帝有正当理由立林祯为后,他会赞成也是意料之中,只是她还有些不甘心罢了。
但是皇帝不见她们,林祯又不在宫里,她一肚子怨气不知往哪里撒,便盯上了在她宫里的林依。
这日,她派人将林依叫来主殿。林依好好地待在自己的住所里,突然被孙贵妃的人叫去主殿,她便知道孙贵妃不怀好意,她心中虽然憋屈,但碍于对方是自己主位,不得不前往主殿听训。
她去到主殿,只见孙贵妃靠在贵妃榻上,正吃着宫女给她剥的荔枝。
这段时间已经是南方产荔枝的季节了,皇帝虽然勤俭,但每年也会派使者从南方运一些荔枝来京城解馋,但为了不劳民伤财,所以荔枝的数量不多,皇帝自己留了些,剩下的赏给朝中大臣和后宫的嫔妃,二品以上的能得到十来颗荔枝,二品一下的就只有几颗,品阶越低越少,像林依这样的就只分到三颗,一下子就吃完了,甚至都没来得及尝清楚是什么味道的。
说来惭愧,她作为荣阳侯府上的姑娘,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荔枝,倒是她那几个嫡出的姐姐,孝德皇后还在世时经常出入宫闱,皇帝赏给皇后的荔枝,她们也有幸尝过,像林依这样庶出又不起眼的,连荔枝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只在嫡姐们口中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