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再比陶竹小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在环境变迁引导下,成了当明星,当网红,当博主。
而当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朴素而简单,他们想“打工”。
陶竹大学毕业那年,在大厂实习时,身边同时也会调侃自己是“打工人”,但是衣着光鲜,工资动辄上万的打工,和孩子们口中的“打工”俨然不同。
这些孩子甚至并不知道什么叫“打工”,他们只知道,“打工”可以赚到钱,可以住暖和的房子,可以给常年卧床的家人看病。
在陶竹问过他们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们也有许多问题想问这个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贫困山区还不一样,由于大龙山有塌方,除了偶尔会有人来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会来这里。
他们争先恐后地问陶竹:“姐姐,你真的是从北京来的吗?”
“北京什么样呀?”
“姐姐你坐过飞机吗?摸到云彩了没?”
“北京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很高很微风?”
“北京的人是什么样的呀?他们高吗?”
一个又一个听起来抽象的问题,问红了陶竹的眼睛。
可她耐心的一个个回应——
“我不是北京来的,我是从繁春去北京的。”
“北京啊,很大,和大龙山一样大。”
“坐过飞机,但还没摸过云彩,只是见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