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明日就做。」
送走了帝后,萧随英笑说:「父皇真的被这两个小家伙给迷住了,刚刚居然跟我说别急着给孩子许亲,将来他要给月姐儿跟喜哥儿一个风光大嫁,一个风光大娶。」
公孙茉噗嗤一笑,东瑞国崇简,皇帝这是爱这两个混血孙子爱到心坎里了,居然一个要大娶,一个要大嫁。
当然,才这么小的娃,要大娶大嫁还很早。
先迎来的是百日宴。
十一月中,随时有下雪的可能,公孙茉在康姑姑的建议下,准备在敬王府的大厅内办席十桌,花厅办十桌,外厅男宾,内厅女宾,主要客人是王公贵族,萧随英以前的老师,以及现在交好的文人名士,算算也只请一百对夫妇,要拟出来实在不简单,像是丰和郡王虽然是萧随英的从兄,但就没有在名单上,这是古代很现实的地方,不同祖母,不同派别,亲密不到哪里去。
花了几天拟名单,萧随英看了很满意,这是面面俱到了,尤其最后一项,那些文人名士不见得愿意为官,但见识极广,自己偶尔在朝政遇到困难,去问谭老先生,符老先生,管老先生,都能得到答案,或者打通思路,他对这些长者很是尊敬,囝囝能懂他的心思,把这些没有官衔的文人纳入名单,他觉得很欣慰。
而且排主次,囝囝用了一个他没看过的方法——按照年龄排。
年龄越大的,越靠近主桌。
这有别于以往宴会以官衔来分,是采取敬老尊贤。
敬老尊贤,这样大家都不用为难,也不用尴尬,不然往往坐在角落桌次的人不是生气,就是不好意思,现在请帖上就写明了,按照年龄入席。
萧随英大喜过望,他太尊重已经致仕的言太傅,以及没有出仕的谭老先生,符老先生,管老先生,他不想这几个人因为没有品级而坐在角落,那样显得很不尊重,也不想对社稷没有贡献的几位庶弟以皇子身分坐在主桌,那样他会食不下咽,现在囝囝的排位方法,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