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娘与胡屠户、岳母跟女婿,没血缘关系的尚且如此孝顺,他的亲子却是那样一副相看成仇的模样。

羡慕之余, 徒增伤心,因此饮酒、抱着酒坛对月一大哭。

陆商从小跟着父亲学医, 陆老爷子并未在任何药局医馆挂名,只带着小陆商做个串街的游医:

江南、岭南、蜀中再到关中、西北、大漠,老爷子用尽半生带着儿子走遍了锦朝的大江南北,由最简单的药草大黄给他讲起。

民间百姓有太多生老病死、贫病交加, 陆商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寻常人半辈子才能见过的生死、医道中攀借医术捞金的腌。

只是陆家老爷子直到去世, 都坚持认为大医当悬壶济世、寄身民间, 少参与庙堂之争, 偌大的杏林世家破败, 也因在多年前牵涉进朝堂。

陆商年轻时, 也坚持父亲的理念, 游方四境,以自己的医术造福一方百姓。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见到太多平民百姓力所不逮之事, 他的医道也产生了改变

若想悬壶济天下,则必须闻达于朝堂, 否则以一人、一家之力,根本没办法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贫困疾病之中。

于是陆商辗转北上,凭借杏林世家之名号, 一举进入泰宁朝太医院, 由御医做起,一步步凭借医术和心思的钻营做到了五品院使。

彼时, 泰宁地信重他、太医院的同僚们仰赖他,徒弟们都将他的话奉为圭臬, 陆商确实过上了一段想做什么就能够办到什么的日子。

然而权势如虎,想要永远地驾驭掌控它,就需要许多非常手段。

太医院身处禁中,又与后宫诸位娘娘们有来往,后宫女子背后又是京城的各大家族、势力,其中盘根错节,到处都是陷阱。

像是韩硝,原本陆商并不想收他为徒,这孩子聪慧有余但仁念不足,他同样出生京城八大高门之一的韩家。

韩家祖上就是做大夫的,六国乱世时有两国的国君都是延请的韩家医官,韩硝自己就有家传,不用拜陆商为师也能学医。

比起他,陆商更偏爱那些寒门出生、在太医院帮忙多年的小学徒,然则他才展露出收徒之意,后宫里的丽妃韩氏就故意装病、引他前往,以家族门楣等哭哭啼啼哀求。

万般无奈之下,陆商只能收韩硝为徒,但韩家人也跟着后退了一步,同意陆商再收一位弟子,但这弟子要排在韩硝之后、管韩硝叫师哥。

陆商最终选中的是一个来自杭城青龙县的小学徒,那孩子的爹娘遭了一场蝗灾死了,跟着舅舅上京后又被舅舅卖入宫廷。

他十岁就入宫做侍卫,后来年纪小、身体底子也不成,便由主管怜悯调拨到了太医院,做了太医院最末等的学徒。

说是学徒,实际上就是杂役,每日不是打扫院子就是端茶倒水、擦桌子端板凳,就连给御医们拎个箱子的活儿都轮不上他。

陆商看中他,是因某日处理完宫里娘娘们的事儿回来,临近子夜的太医院里寂寂无人,却隐约在直房门口亮着一盏小灯。

陆商好奇凑过去看,却发现这小学徒抱着一本《崔氏脉诀》在小声地背,一边背还一边在书上圈圈点点,那本书卷都翻得有些掉页。

陆商清清嗓子咳了一声,小学徒被吓了一跳、手中的书都掉了。见来人是陆商后他立刻伏地磕头,连连抱歉后,声音哽咽地说他不是偷师。

“书、书是我在城外的旧书摊上买的,您、您不要赶我走。”

陆商好笑,干脆一屁股坐到小孩身边,替他捡起那本《脉诀》后随意挑了两句考他,没想这孩子挂着满脸泪,却背得很娴熟。

于是,陆商便细问了他的出身、身世,以及一些基本的医道问题,小家伙吸吸鼻子、擦干眼泪,一题一题答得很认真,而且也没什么大错。

陆商越看这孩子越觉得喜欢,临走的时候摸摸他的脑袋,又想起来自己忘记问他叫什么,于是重新蹲下身去,与那小学徒目光平齐: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陶青。”

陆商点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往后就一直找机会想给这孩子收成自己的记名弟子,虽然在太医院的身份还是学徒,但记在他名下、地位就不一样了。

后来有了韩硝这件事,陆商便顺水推舟将陶青也记在自己名下。

他本是好意,可那些从前欺负陶青、看不起陶青的小学徒们不干了,明面上他们不敢对太医院的院使做什么,却可背地里欺负小陶青。

韩硝也是表面上护着这个师弟,背地里总是对着他挖苦讽刺、嘲笑打压,即便陶青一次就能作对的事,他也总是要挑出七八种错来。

陆商教了他们五年,终于能出师那日,陶青却在谢师宴后辞官、不再做太医院的医士,而是选择返回青松乡做一个普通的游医。

韩硝彼时已是七品御医,能够单独到各宫给主子们看病,他听着消息只是冷笑一声,一边给陆商端茶、一边指责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