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页

锁魂井+番外 青橘一枚 803 字 2023-09-18

徐老太太深吸一口气,苍老的声音中透着无奈也有看透人心后的淡然:“要不是因为叶惟昭尚未成年,需要人照顾,我想,叶济康应该还不能知道他曾经有一个儿子。我尊重、并敬佩这样的女人。甚至于因为这一段交情,当叶通判说起他还有一个与李歆生的儿子,想要认祖归宗时,我也非常爽快地表示了接纳。”

叶霜听完了有些感慨,准确来说应该是有些失控。

因为叶惟昭也曾经说过那样的话,他鄙视叶济康入赘徐府,嘲笑他自己的亲爹依靠女人获得了一个一辈子都没有升迁机会的通判职位,并称呼叶济康为伪君子,真小人……

三军之帅可夺,而匹夫之志不可夺,所以叶济康虽然成功入赘徐府,但他失去了人们对他的尊重,包括他自己的儿子,叶济康甚至不如一个身份卑贱的青楼女子活得有气节。

心里沸沸扬扬地不知道翻涌着什么情绪,叶霜丢下手里的香瓜子,猛喝了两口茶。

或许因为今天当着叶霜的面刺破了叶济康身上最后一层尊严,老祖宗告诉叶霜,她对叶济康并没有任何看轻的意思。

相反,当徐老太太与李歆见过一次后,便非常开心自己遇见的是这样的对手,徐老太太觉得自己很幸运,徐三娘也幸运。有关李歆的事就这么有惊无险地翻页了,而李歆在“病床”上对徐老太太说的那一番话,也终于坚定了老太太招赘叶济康的决心。

因为贫穷本身就是一道很难克服的先天障碍,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他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说我们徐家也需要叶通判。”老祖宗说,“我非常感谢通判大人能陪着三娘携手走过了这么多年。”

老太太跟叶霜讲,她第一次见到叶济康的情景。

彼时叶济康住在江宁城西一处非常破烂的土房子里,老祖宗说那个地方都是像叶济康这样的穷苦人住的地方,巷道逼仄,到处污水横流,让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待我走进那低矮的土墙院子,便看见一个穿粗布衣裳,满身补丁的书生,端衣正帽的坐在那墙根儿底下藉着隔壁的灯光在看书。

当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土墙草屋里黑漆漆的,灶膛里也没一丝烟火气。我问你爹吃饭没有?他说没有,因为家中就他一个人,所以他一天只吃早上那一顿。”

“……”叶霜沉默,无话可说。

所以这就是一个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故事。哪怕两个人都有了儿子,因为没钱也能一拍两散。

“所以李歆为什么离开爹爹?”叶霜说,“莫非就只因为钱?可是听祖母说那意思,离开爹爹后,那个李歆似乎也并没有生活得多好。”

老祖宗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夫妻之间相处,除了钱财,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李歆她不背人讲对方的坏话,叶通判也不会讲。离开的时候我给了你爹十两银,叫他自己去买身衣裳,买点吃的。

你爹虽然穿得破旧,可那衫子还是整整洁洁的,补丁都打得规整,头脸梳洗得很仔细,指甲缝里也干干净净的,石头桌子,石头灶全都擦得亮堂堂的。土墙院子里没一根杂草,连地上的青石板都被他擦亮了,确确实实是个精细的人儿。

你爹说他考上了进士也没有被朝廷看上,因为只得了个榜末,如果他是前三甲,自然就不会有这些烦恼。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优秀。他准备再苦读一年,争取明年去京城里的书院找个校书的活,总有一天他的才华一定能被朝廷看上。”

叶霜听言唏嘘不已,或许这就是天下读书人的悲哀。

听完父亲的这段往事,叶霜心里竟堵得慌,那种绝望又无力感觉过于强烈,让叶霜恍惚间似乎又体验到了井底的滋味。在那段的错误的爱情故事里,故事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没有错,可是每一个人又活得悲哀且凄凉。

今天叶霜原本是过来拜年的,却阴差阳错地提起了叶济康那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引得徐老太太感慨,叶霜悲伤。

徐老太太很快就回过神来,打住了这个悲伤的话题。为了让叶霜重新高兴起来,老太太叫仆妇送过来一只盒子,叶霜接过那盒子,打开来看,里头是一对儿雕工精美的金蝉。

“怎么样,好看么?”徐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叶霜,“霜儿喜欢就送给你。”

叶霜谢过祖母,笑眯眯地收下这对儿金蝉。来祖母这里拜年就是好,送出去的没多少,连吃带拿反倒是叶霜自己满载而归。

吃饱喝足了,叶霜就要走,因为还有好多处地方需要叶霜一一去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