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不过六七岁,乖乖向林殊文道“先生好”,性子瞧起来都有几分害羞,林殊文忽然就没那么紧张了。
他询问孩子们平日学的书籍,打听原来那位先生的授学方式,慢慢摸清了大概。
孩子接触的学识很少,带他们并不难,先从简易通读的《三字经》教起。
专门供孩子念书的学房陈设简雅,周氏隔着门帘观察林殊文和自家孩子互动,默默点头。
林殊文先尝试授学半个时辰,孩子听话,过程还算顺利。
于是周氏与他定好每旬来七日,每日从辰时教到巳时,午时前就能回去。
至于束脩,每个月算五百文钱,因为他每日教书的时辰比较短,且没有考取过任何功名,周家招用他做先生就不用花更多束脩。
林广良过去给林殊文招过城内的秀才做先生,每日学三个时辰,束脩按月算至少有四贯起。
林殊文在心里稍作比对,并未觉得自己受了不公或委屈,他授学时间少,且没有功名在身,怎么能与秀才相比呢?
林殊文动身过来比较晚,此刻轻烟袅然,到了家家户户准备晚饭的时候。
他起身与周氏告辞,不便再留,对方邀他留下用饭,说是晚点派马车送他回八宝村。
林殊文婉然回绝。
周氏叹息:“那就不留小林先生了。”
又道:“今儿后院收了不少鸡蛋,先生带些回去可好?”
林殊文买过鸭蛋,且知道鸡蛋比鸭蛋值钱。
周氏盛情开口,她见家里男人回来了,拉来与林殊文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