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住在这里的人家都是家里有点小资产的,相当于城市里的中产阶级。

时老爷子当年家里开的有饭馆,手里也有不少钱。解放后他把饭馆和存款全都主动交给了国家,当时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一个是在国营单位给他一个工作岗位,另外一个就是给他们一家留一个安身之处。

这房子就是那时候国家分给他的。

在这条巷子里住的人基本上分三种,一部分人家的情况和时家差不多,同样是将家里的产业交出去,然后换来了这样一套蔽身之所。

王叔刘姨他们家也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一些人则是原本就是巷子的老住户,房子也是家里传下来的。

除了这两种之外,剩下的就是政府当初安置进来的贫民。

战乱的时候,这条巷子里的人也跑了大半,真正的老户没剩下几家。

那些完全找不到主儿的房子最后就变为了国有。

这些房子分了一部分给时老爷子这样的人家,另外一些则被盖成了小间儿用来安置贫民。

后来运动的时候又有一些老户儿的房子被收走了,这些房子被用来安置无房可住的工厂工人。

到这个时候,云和巷里住的人就相当的杂了,哪方面的都有,再也不复最初的安静。

一号院就是一个这样的大杂院,那个院子里住了差不多二十来户人。

因为住的人多,大门不到晚上一般都不会关,时小艾他们天天从巷子口过来过去,里面的情况就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