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副滑竿,还撑了纱帘在上面,抬滑竿的人是四个极其健壮的男人。
那大块头一看就很有力量的样子。
但是面容憨厚,表情淳朴。
应该是专门做这个滑竿生意的老实人。
“上来吧。”王将两个滑竿分给了两个人,温润跟王玫。
而跟着王玫的是五六个仆妇,都是干惯了活儿的,爬个山什么的不在话下,跟着王的也都是亲兵们,更是穿山越岭,如履平地。
也就这俩,妹妹是女孩子,王怕她爬不动山,难道要哥哥背?
温润就更不行了,王私下里揣摩,温润的体力可能连妹妹都不如。
坐上了滑竿,温润才发现就俩:“你怎么办?”
“我不用这玩意儿。”王还颇有点嫌弃:“这样的小山爬一下,全当活动筋骨了。”
而且他觉得这东西娘们兮兮的,坐着干什么?
也就妇孺没什么力气,坐着个东西上山,这算什么爬山嘛。
“我……。”温润刚要说话,那边滑竿起行了。
温润不是第一次乘坐滑竿,当年那也是见过谢六公子他们来的时候,乘坐的那种高级滑竿,但是自己来这里之后,倒是头一次坐。
还很新鲜!
他是男人,这滑竿上就没围上纱帘什么的,坐的高就是看得远:“这里风景真好,花红柳绿如美眷,草长莺飞千歌回!”
“嗯嗯。”王扶着滑竿走山路,脸不红气不喘。
这可比他当年随军征战舒服多了。
虽然他不太明白,这人的诗词是个什么意思?
温润看着远山近景,坐在晃晃悠悠的滑竿上,十分的惬意,但过了一会他就伸手摸一摸王的额头。
以前俩人站在一起,王比他高一个头呢,想摸的话,还得伸胳膊抬手。
现在嘛,他坐在滑竿上,王就在旁边,他一伸手就能摸到王的头啦!
“怎么了?”王晃了晃脑袋,他早上起来已经将头发梳理的很整齐了。
“没,看你出汗没有?”温润道:“山上风大,出汗擦一擦。”
“不出汗。”王摇了摇头,这么点路出什么汗?
他们走了能有一会儿,到了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一看就是开凿了很久,一路上树木高大,一看就是养了很多年的那种,还有山上不少果树都开了花儿,粉粉白白的很好看。
而在这些之中,山顶上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着一个亭子。
这个亭子造型古朴典雅,最主要的是,这个亭子是用石头搭建起来的!
汉代以前的亭子,大多是驿亭、报警亭,亭子的形体较为高大。
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游赏的小亭。
亭子不但成了赏景建筑,也是一种点景建筑了。
可是眼前这个亭子,基座高达半米之厚,四四方方的一座亭子,只有一层,用的材料是汉白玉,这可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