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上门来都不是空着手的,各家礼物都不同,大到一只羊,小到自家做的咸腊肉。
温润来者不拒,写对联,福字,横幅等等,用的都是大红纸,墨汁儿里都撒了金粉呢,这可贵了。
平时温润可不会用,年底写对联的时候才会用一点。
王终于知道,家里这么大阵仗,为的是什么了。
来一个人,就是那家的户主,顶梁柱,说了算的。
求取对联,福字儿,还有横幅的,温润好脾气,就给写,写的可好了,可多了。
送礼物的呢,温润不会亲自去接的,家里的仆妇在入门的时候,就收下了打架的礼物,然后送去库房。
两个弟弟打下手,磨墨,裁纸,打包……。
他呢,端坐在那里,跟每一位来的村里人打招呼,寒暄,听他们夸奖自己,夸奖温润,夸奖弟弟妹妹们。
这比他挨家挨户登门拜访要更亲热一些。
他当了官,虽然官小了点儿,但终究不是普通人啦。
不过乡亲们毕竟是看着他长大的,对他的帮助也很大,他没端架子的那个破习惯,故而跟大家还挺聊到一起去的,他才离开家里不到三年,一些事情还记得呢,谁家的牛是不是下崽子了?谁家的老母猪又生了一窝?谁家的孩子上学怎么样,反正都是家长里短的都没停下过。
忙活了一天,终于把人都答对妥当了,温润也揉了揉手腕子:“可是完事了,再多真的写不过来了。”
“辛苦啦哥夫。”两个弟弟麻利的帮忙收拾。
“咱们家的明天写,写好了就贴上去。”温润抻了个懒腰:“走,吃饭去。”
王哭笑不得的道:“原来你忙的就是这些,我还以为你有什么贵客要接待呢。”
“这些乡亲们就是我的贵客。”温润揉了揉肩膀:“走吧,吃饭去。”
因为要过年了,家里的饭菜也非常的丰富,吃过了晚饭之后,温润让人泡了一点山楂大麦茶,助消化的,然后跟孩子们坐在书房的外间的火炕上聊天:“今天写了这么多对联,看出来什么没?有没有什么,想法的啊?”
“有呀!”两个弟弟都有。
“这样,你们俩将自己想好的对联写出来,要是你们大哥说好的话,明天就写了贴在咱们家的大门上。”温润看两个弟弟今天一直在看他写的对联,想到俩小子也熟读了声韵启蒙,也该有点想法了吧?
给他们俩一个机会。
“好呀!”俩小家伙儿欢呼一声,跑去里头拿了纸笔,捧了砚台出来,砚池里还有一半的墨汁呢。
王则看着妹妹在那里剪纸呢,虽然剪不了太复杂的图样,但是可以剪简单的图样。
张三儿将剪下来的窗花,跟梁二一起收拾起来,打算明天给仆妇们,让她们都贴吧上。
两个弟弟拿了东西过来,一人一边儿,开始写对联。
王的字儿,认识的不多,也看不明白两个弟弟写的都是什么。
只有温润看他们俩写的对联,慢慢的念出来:“天上四时春做首,人间五福寿为先……不错不错,这个写得好,写得好!”
“春风来绣阁,和气满香闺……嗯,这个也好,可以放在你们妹妹房间的门上。”
王虽然不懂得对联,但是听起来都不错的,温润还指点了他们一下,比如说大门上要怎么写?闺阁上的门要怎么写?
听的王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吃过了饭之后,温润就开始给自己家写东西了。
温润给自己家大门写的对联,早就想好了:“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横批就写万事亨通。咱们不需要大富大贵,只需要平平安安。”
“可以,可以!”王忙不迭的点头,这两天对联对的他脑仁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