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没事儿,本老爷不怕花钱,这是三百两银子,你先收着,多退少补。”温润一出手,就是六个雪白的银锭子,一个五十两,六个三百两:“不够了再跟本老爷说。”

温润成了举人,一般人称呼他,就是温老爷,因为“举人老爷”嘛,这就成“温老爷”啦。

一开始不习惯,但是他必须是“温老爷”。

“成,成!”朱大力赶紧点头哈腰:“这订金小的就收下了。”

“本老爷只有一个要求,现在就开工,村里人秋收都完事了,趁着有几天时间,都来帮忙,顶他们今年的劳役了。”温润的要求就很简单,他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入住新的宅子。

“现在很多人都在秋收,有点人手不够,您要是着急的话,估计还得加钱。”这专业的和业余价格不一样。

朱大力也要跟人说明白,他们有一组顶尖的师傅组成的建筑队伍,就是价格高一些,没钱可请不动他们。

“价格不是问题。”温润道:“要最好的工匠,最快的速度,给本老爷盖好这栋宅子,如果做得好,完事了本老爷有赏。”

“得了,您都这么说了,小的给您办了!”朱大力看在钱的份上,也想在秋收赋税的时候,手上有点钱,一般秋收之后,缴税的时候,大家都手头紧巴巴,能多赚点就多赚点,谁嫌钱多啊。

“嗯,明天就去吧!”温润着急啊。

从这里离开之后,他又去了酒楼,找张家大哥帮忙,在屠夫那里订购了十头大肥猪,每天送去一头,他盖房子,是要提供伙食的,住宿的话,也得提供,温润想让人分散住在村民家中,借宿一下。

这一点是早就说好了的,村民也能来帮忙盖房子,吃点好的,也是温润的一点心意,不给钱是因为毕竟免了劳役和赋税嘛。

“明天不行,得三天之后,小的也得招呼人手。”朱大力赶紧道:“三天,最快。”

这是盖房子,还是个大宅子,不是垒猪圈,一个人几下子就完事了。

起大宅子,没个十几二十号人,完成不了,何况这还是有村民们帮衬的情况下,要是没有,得五十多号人一起努力。

“行吧,三天之后,莲花坳,西头那里就是我家。”温润留下了地址。

事情办妥了,温润就坐着张大爷的马车回去了。

这次来是为了赋税和劳役的事情,办妥了就行了,张村长回去之后,第二天就去了马里长那里,俩人又去了一趟县衙。

温润则是找了张大娘,请她帮忙安排一下住宿的问题:“这个好办,一家住下来那么一两个的就够了。”

“还有做饭的问题,我想请两个大婶来帮忙,就杨大婶跟翠花婶子恐怕忙不过来。”温润不太好意思的道:“我一个男子,找女眷不太方便。”

“这个我去张罗。”张大娘笑了:“不用你操心了。”

“哎,哎!”温润高兴了:“那就麻烦您了。”

“麻烦啥?你这孩子别客气。”张大娘觉得温老爷在村子里,真的是与众不同,不仅有身份,有学问,还很有礼貌,又年轻,真是个好孩子。

温润又道:“盖房子做饭需要的猪肉已经定好了,但是这鸡鸭鱼的,需要买,在莲花坳里头买吧,家里有长成的小公鸡,我都买,多少钱一只啊?”

“三十个铜板一只,还得是大个儿的,小的也就二十五个铜板就够了。”张大娘道:“有的时候,二十个铜板也卖。”

农家当年养的小公鸡不沉,最多嫩一些,秋天这个时候,就算是有人买,也不多。

真正值钱的是老母鸡,一只二年以上的老母鸡,能卖上五十文钱呢!

一只大公鸡,养上个三年五载的,甚至能卖上百文钱。

“那就定二十五铜板一只,一天起码也得四只。”温润道:“还有一些菜,但凡是用得上的,都在村里头买。”

秋天这个时候,菜更不值钱,温润买一些,给的价格高一些,免了他们的菜贱卖不说,还要辛辛苦苦的倒腾去外面。

在家口就卖了多好啊!

“行,这事儿就交给我吧!”张罗这些事情,张大娘可是很有经验的,莲花坳红白喜事的,她都帮忙张罗的,不止一次。

温润特意带了五吊钱过来,一吊钱一千个铜板,还给了十两的碎银子:“不够您跟我说,我再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