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行吧,虽然不知道中间有没有玄学的力量,但这件事最后终究还是他输了。按这个趋势,他以后的确会源源不断的给夏初提供丹炉。

墨青那边,顾念也特意写信过去沟通了理工书院的事情,顺带着自然也不忘提到现在困扰他的那个巨大难题,毕竟墨青更是机械构造方面的专家,说不定会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他一方面详细描述了目前造桥的难度点,比如跨度大,承重大,结构稳固度等等。

他也画了两张长桥图过去辅助说明,不过略去了桥上汽车之类的东西,只说曾经在梦里看到过这样的桥。

墨青对理工学院没什么意见,倒是在造桥的问题上给他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墨青在回信里首先问了他一个问题,到底是一定要造石柱桥,还是只是想解决当地百姓的常年出行渡河问题?

理论上来说,渡河的问题,只要专门在一些水流趋缓的河道区域设立专门的渡口和渡船,冬季再补助一些凿冰的费用,就能解决。

当然,如果某些区域水流速度实在太快,横渡起来过于危险,那也可以考虑另一种方式,吊桥。

墨青所说的‘吊桥’,其实结合了他们当初在飞来谷设置的上山滑索构造,打算在河道两侧设置两组有高低差的桩柱,考虑到安全以及渡河的人可能携带行李甚至牛马的问题,墨青把原本的吊篮改大成了马车车厢的模式。这样安装好承重吊索后,就可以一‘厢’一‘厢’的送人过去或者带人回来。

这种模式,基本可以将整体桩柱的受力要求降低到最小,毕竟本质来说,桩柱需要承受的重量就变成原本百丈长桥的一小截,甚至不满百分之一。

顾念不得不承认,墨青的这个设想虽然没达到石柱桥的平稳程度,但在解决渡河问题和实际操作上都有了可行性,在没有办法造出更好的桥之前,不失为一种过渡时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