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页

“对。”顾念痛快地点了点头,渝关靠海,守着这么大的一个天然免费宝库,不用的话岂不是太浪费了?

“渤海这边的海水不宜煮盐。”年深踌躇地开口。

顾念顿下手上的炭笔,疑惑地看向年深,什么意思?

“具体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是我隐约记得小时候听人说过,镇北侯从镇东侯那边‘偷’盐户回去制盐,结果不但失败了,后来还被镇东侯当众奚落和嘲笑,一时沦为笑柄。”年深见顾念似乎不知道这些事情,便给他解释了下。

六方军侯之中,镇东军是最富庶不愁钱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煮海为盐’。

虽然薪柴需要不少成本,但因为海水本身没有成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获利依然极为可观。

煮盐带给镇东侯的好处还远远不止于此。

大梁最早的盐政基本可以概括为“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到后来为了刺激盐商的积极性,又改为“民制、官收、商运、商销”。

首先,其中无法避免的就是第一个步骤‘民制’。

所谓的‘民制’就是指盐户负责制盐。

大梁的盐以井盐、池盐和海盐为主,盐户自然也就随之分布在蜀州、陇右以及河东各区。

其中井盐产量最少,池盐居中,海盐产量最盛。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产海盐的海岸线都在镇东侯手里,所以,那些煮海为盐的盐户自然也全都在镇东侯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