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 抓紧建设

可惜跑火车的梦想太遥远,开凿大运河也未到时机,燕绥现在更想让洛阳南下至交州北海的驰道畅通无阻,打破地理上和经济的隔阂,将原本一个个孤立的地区连成一个紧密的“一带一路”。

通过道路的连接,各地的特色产品和资源可以更加便捷地运输到市场,政令、信息、先进的技术也能顺着这条路快速传播。

她从跟随自己五年多的亲卫营里挑选出来了六人,专门负责协调各州郡干线的联通,并在沿途修缮驿站、完善商业配套设施,并采纳了谋士们的举荐,调性格自律且稳重的于禁带兵负责这两千多公里的监工。

“沿路铺设的驿站均使用水泥材料,所有的建设材料可以由财政直接向颍川水泥厂和建材公司采购。”戏志才在用料方面和马钧做了详尽的测算,已经将需要的预算报表递交给了财务部。

在经过财务部初审后,戏志才在内阁会议上拿给众人传阅。

面对这巨大的开支——众谋士们炸开了锅。

在激烈的争论开始之前,郭嘉先摸着下巴在会上悠悠道:“主公,这么大规模的支出,下一期国债发行规模可以扩大了。”毕竟作为财务总理,他已经看过初稿了。没什么反对意见的郭嘉,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财政的压力。

立即有人反对说:

“难道举债就不用还吗?”

“我们也是要支付利息的啊!”

说着,对悠哉的郭嘉怒目而视。掌握财务部大权的他,不应该和历任大司农一样,据理力争、对所有庞大的支出压缩吗?

在东汉朝廷未名存实亡时,管理财政的部门主要是大司农。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最高官吏,主要负责全国的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虽然郭嘉的职位做了调整,但整体上和大司农做同样的活。

他这职责确实涉及到了对财政收支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但郭嘉——

他是花钱派啊!

只要是主公想花的钱,他就没怎么卡过!

所以不少臣子们对和成熟稳重不沾边的郭嘉有意见。

没办法,炮轰主公没有用,那就只能炮轰郭嘉了。然而炮轰郭嘉也没什么用,从本质上,俩人在我行我素方面简直不分上下。

郭嘉一双桃花眼闪烁着狡黠与机智的光芒:“内债不是债嘛,诸位同僚们不必太过担忧,再者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债都会缩水变少的。”

主公说过,经济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会稀释债务。而且国债的本金,一开始燕绥就没打算还。

燕绥的神情很悠然:发行国债搞地方基建,这不是天经地义么?

戏志才援声道:“诸位需明白,有时候为了长远的发展,适当的举债是必要的。”

看燕绥赞许地对他微笑,戏志才继续道:“而且举债基建可以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对当下收留了众多流民、亟待增强民众凝聚力的我们这是可行的。”

水泥的成本比木材要高,”基建这件事儿l,本身田丰是不反对的。但看着最后巨大的数字,田丰倒吸了口凉气,他问戏志才:“而且主公要围绕着驿站建设商业区,缘何没有考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木头?”征用民间青壮、影响农耕不同,我们是以工代赈,一日三餐都提供,还发工钱。”

马钧连忙补充说:“而且这种民生工程的建设,还能增加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比如我们水泥厂和建筑厂工,就会产生千千万万的工人缺口。”

厂工已经是百姓人人争抢的好职位了,青壮的男女都踊跃报名,希望自己被选中进厂。比起在地里劳作,当厂工工作稳定、福利又好,还比种地轻松,而且还有一跃成为官吏的机会。能增加这样的岗位,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而且大张旗鼓地招工打通南北干线,会破除民众对世道的不安、消减行路的顾虑。”刚进入谋士圈子,一直沉静没说话的于禁说:

“前些年,官府形同虚设,四处都是劫匪,普通百姓不敢随意出行,连到镇上卖鸡蛋都提心吊胆,更遑论外出求学了。如今主公招贤纳才,鼓励人才四处流通,建设州郡,正是要清除匪徒、维护治安的时候。”

众人权衡了起来。

“提高出门的安全性、增加就业岗位都是很有必要的,”见众人讨论纷纷,燕绥着重强调说:“大家别忘了,不管是官吏还是工人,他们未来的生活、学识都将远超原来局限在一乡、一镇上一成不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种脱胎于过去的巨大化差异,会打破地缘、血缘的巨大限制,让起成为新制度坚定不移的拥护者。”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位在场的人,确保自己的话语被深深理解。

戏志才顺着燕绥的意思往下说:“主公远见卓识,而且在这些脱胎于普通百姓的先进工人、官吏影响下,周围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成为新制度的矢志不渝的支持人。”

马钧狠狠点了点头,忙不迭赞同说:“新的工作岗位,不仅仅是给他们一份生活的保障,更是给他们一个突破束缚、实现自我的平台。当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成长,获得提升,他们会更加坚信新制度的优越性。咱们厂里的工人,可是以一带百,发自内心地热爱着有尊严、有温饱的新制度、新生活呢。”

马钧等年轻人容易激动,相较起来,田丰和陈宫依旧始终保持理性,虽然赞同了主公的想法,但是在建设费用上依旧据理力争:“主公每隔100里就建造一个大型综合驿站,会不会太近、造成资源的浪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