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研所要建一个矿,当然不是看到出矿就可以的,而是要做各种各样的评估。经过一番复杂的采样、分析、计算,泽研所最终得出结论,采用原地浸出法,稀土元素的浸出率可以达到50%以上,尚未被浸出的那些稀土元素依然留在山上,理论上说还有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工程师们还尝试着使用了新的浸出溶液,其中渗入了高凡免费提供的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C,结果发现一些原来无法浸出的胶体相、晶格相的稀土元素也被置换出来了,这无疑又提高了回收率的理论上限。
按照最初的计划,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后,下一步就要开始技术推广了。泽研所集思广益,吭哧吭哧地编制了一个推广计划,结果被从沧塘赶过来的高凡全盘推翻了。
泽研所的计划,是照着过去的工作模式,先与地方政府联系,由地方政府给矿主发通知,然后泽研所再派人去矿山传授技术,指导开发。
高凡提出了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用钱砸。
首先,不用地方政府去发什么劳什子通知,而是雇一些推销员,如中学生,或者机关干部之类,让他们去联系矿主,说好只要拉一个矿主到尤塘来,就给50元的介绍费。再如果这个矿主未来能够和泽研所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则给介绍人1000元的业务提成。
乍听到1000元这个数目,泽研所的众人都惊呆了,旋即齐齐摆手,说提成太高了,财务手续也不一定能通过。实际上的想法就是觉得心疼,介绍个业务,给个三十五十的不就够了,哪有一下就给1000的?
最后,还是高凡的一句话解决了问题:
“羊毛出在羊身上,咱们把服务费提高1000元,作为提成,咱们一分钱也不亏啊。”
听说钱不是由自己出,大家的心气平和了一些,但马上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这样高的提成,我们为什么不自己赚呢?
于是,高凡又提出了另一条意见,在现场做介绍的工程师,如果能够说服矿主签约,签约成功也能够拿到1000元提成。
高凡当时是在稀土室的办公室里说这话的,他的话音未落,全室的工程师们齐刷刷地就把手举起来了,都是要求去现场的,其中不乏那些过去拿鞭子抽都不肯出门的深度理工宅,这让萧平、裴恒学惊得眼镜都掉了。
眼镜汉子刘炎林,正是在性格普遍木讷的泽研所里都以木讷出名的怪人,最早安排他给矿主们做讲解的时候,他几乎是拿着稿子在念,根本不敢正眼去看自己的听众。可在签下一个服务合同,得知自己已经有1000元提成落袋之后,他的木讷就和稀土一样变成离子态了,隐隐有向话唠转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