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这话也算不上是胡说八道,《Nature》的确有偏重原创性和交叉学科的特点,对于学术的严谨性要求比较低。比如你去研究狗撒尿的频率问题,如果能研究出一些有趣的结论,写篇文章投到《Nature》去,没准也能发表出来。
不过,高凡口中的“要求不高”,也只是针对他或者杨凯这样的天才而言的。
杨凯自己也是个狂人,听罢高凡的话,他停下手,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去年咱们设计那套维C装置的时候,你提出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连续培养的群体控制模型,如果认真归纳一下,再结合沧化维生素厂的生产数据做一个验证,发一篇《Science》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群体控制模型吗?”高凡回想了一下,点点头,“这个模型咱们当时推导过,理论上是成立的,最后咱们的设备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不过,要写成论文,还是得花一些工夫的,可能还得做一些计算机模拟。”
“这事包在我身上了。”杨凯倒也没矫情。在他看来,高凡没有写过这一类的学术论文,光是摸索写作套路就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杨凯自己是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学术训练的,有了好的想法,而且此前也做过模型推导,在这个基础上写一篇论文出来,没多大难度。
“署名怎么署?”高凡问。
搁在过去,他根本没打算要在这种论文上署名,但这一次他是要找把保护伞,所以需要考虑署名的问题。
杨凯无所谓地说:“你署第一作者就是了,我第二。”
高凡道:“这多不好意思。论文是你写的,还是你第一,我第二吧,反正学校肯定也认第二作者的。”
“模型是你提出来的。”杨凯道,“这篇论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这个模型,后面的推导随便找个什么人都能做出来。你的贡献最大,当然是第一作者。”
“也罢。”高凡道,“如果是第一作者,滕主任那边就更有理由说话了。师兄放心,过一段我再给你说几个思路,保证你能再发一篇《Science》。”
杨凯笑道:“好啊,我就等着你给我提供思路了。我就纳闷了,你个不学无术的修补资本家,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学术敏感。去年在沧塘的时候,你跟我讲的那些思路,我回来之后检索过文献,都是别人没有提出来过的。
“我能感觉出来,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是咱们的条件有限,没法做那些方面的实验,否则什么《Science》、《Nature》之类,我早就发出去七八篇了。”
高凡哑然失笑:“师兄,你说咱们在这里说的话,如果让老戴、老洪他们听到,会不会吐血三升啊?”
“等我们的文章发出来,他们有的是吐血的机会。”杨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