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出她的想法,苦涩笑笑,“你也觉得我只是一个纨绔,一个败家子是吗?不能怪你,这戏院有一半归我所有,花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元,那是我爹的东西,我自己能赚到的钱不过就是那天请你吃饭的那点稿费,你也看到了。我的确是不事生产的混账,还比不上你所说的下九流。”
她有些惊讶,“你别这么说自己……”
他趁机拉住她的手,“其实我跟你有相似的际遇,六岁那年我爹在天津练兵,我在街头走失,差点沦落到跟狗抢食并且被丐帮的孩子追打,身上的衣服都被扒了。”
回想幼时的窘境仍历历在目,“是一个流浪的昆班救了我,让我从此跟着他们。这辈子我第一次穿打补丁的衣服,喝几乎捞不到一粒米的稀粥,还得晚睡早起地练功吊嗓,走南闯北。但那个班主跟沈师傅一样,身在江湖却人品高洁,待我不薄。后来从天津一直走到北平附近,被我爹的下属将领发现,才把我带回家。”
念眉难以置信,“你是说你小时候差点被拐,并且一辈子……”
“对,一辈子作伶人,唱昆曲,就跟你和沈师傅一样。”
“那后来呢,那个昆班的人呢?”
他抬头望向虚空,“不知道,也许继续往前走了,到了他们一直想去的南方;也许被就地枪毙,我爹的部下一致认为是他们拐走了我,罪大恶极。”
念眉哽声,“怎么会……”
“会的,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讲道理,只信奉手里那支枪。”他目光复杂而幽远,“我一直不敢问,因为问了也没有用。昆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没有一千年也有五百年了,或许我跟它前世就有些缘分,这辈子又欠了昆班的情,不知不觉地就喜唱了这么多年。”
他又看向面前那盘白胖饱满的瓜子仁,“所以念眉,你毋需这样伺候我,从六岁开始,我已不当自己是富贵身。”
她泪盈于睫,靠进他怀里,“可你还是穆家二少,我们不可能在一起。”
他笑,“事在人为,我放浪形骸惯了,反而没人管得了我,包括我爹和我大哥。”
只要肯定了她的心意,他拼了命也要为两个人争取幸福。
他们在一起也的确有过极为快乐的一段日子,一起登台唱牡丹亭,唱西厢记,唱送京娘,同进同出看江南的烟柳画桥,琴瑟和鸣,至后在坊间流传,成为传奇。
红透上海滩的“杜丽娘”,千金难买一笑,她始终是谨慎、矜持和神秘的,因为始终被一个人仔细呵护与关爱。
然而在她最鼎盛的时期却突然难觅芳踪,这样急流勇退,有许许多多的揣测,有人说她去了天津,有人说她未婚先孕怀了孩子,有人说伪帝倒台,她嫌贫爱富跟其他人跑了,偏安南方,又做了军阀的姨太太。
其实念眉的确是怀孕了,临盆之际,穆家出了大事,穆晋北必须赶回北平。
她穿深色大氅斗篷,一张小脸只得巴掌大小,苍白的脸色却满是镇定,亲自送他上火车,“我等你回来。”
他掏出一样东西放进她手心里,仍笑着,像是宽慰,“这个你务必收好,你我因此结缘,不可忘。假如我回不来,你记得要来找我。”
他自半个月前已有预感,反复交代她的只有三件事:去德国人的医院生产;将孩子抚养成人;不管他回不回得来,务必去找他以求一家团圆。
火车开动起来,她追不上他了,只能在原地向他挥手。听不见轰鸣声之后,她才展开手心,眼泪落在那枚小小的铜板之上。
穆家家变即是天下大变,曾得父亲万般宠爱的穆家第二子因曾有立储之嫌,一回到北平即被软禁。天下割据大乱之时,效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各方势力不断改变幽禁的地点,穆二的去向成了一个谜。
他始终孤独一人,住或大或小的房子,没有人气,更没有市井烟火,像一座活死人墓,曾经的泼天富贵终如浮云散去。
他仍每日吊嗓唱戏,泼墨写稿,却不与人说话,整整三年,大家都以为他疯了。
直到一个雪后的早晨,他打开粗糙的木门,外面雪地里站着一大一小,穿粗布青衣梳妇人髻的年轻女子牵着鼻头通红却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朝他微笑。
(全剧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