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三角、灌汤包、水煎包,香菇鸡蛋的、猪肉白菜的,还有酱肉包、木耳鸡蛋包……如果不是北地不好搞蟹粉,她还想试试能不能做出蟹粉汤包来。
她们每种都不敢多做,就怕覃县百姓吃不惯。
哪知道一次推出后,一传十十传百,哪怕有些包子要三文钱一个,都有人一大早赶来买,生怕来得晚了就只剩下最普通的菜馅儿包子。
“再多做一笼吧。”卫燕喜看了看天,“这么大的雪,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出门。做得多了卖不出去就不好了。”
她说完干劲十足地投入到工作中。等第一笼包子出炉的时候,她仍忙着赶手里的活,丝毫不知老婆婆拿了只滚烫的糖三角递给了景昭。
“这位公子,你尝尝。”老婆婆笑呵呵,“公子肯让燕喜出来做工,是让我们老两口捡了个便宜。要不是她,我们这铺子还不知道撑不撑得住。”
她递了递手里的糖三角,“公子,趁热快尝尝。这包子甜的,热乎的时候好吃。”
卫燕喜没在老夫妻俩面前瞒过自己的身份,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说是主子落难,如今当起了落魄的教书先生,她这个丫鬟只好出来赚钱再贴补贴补家用。
夫妻俩一看景昭,就觉得这人比普通的先生生得更好一些,下意识地不敢怠慢了人家。
景昭接过糖三角,道了声谢,张嘴才咬下第一口,就听见铺子前头传来了吵闹声。
老婆婆愣了下,听清楚说话的声音,脱口而出一句:“不好!”
第33章
包子铺这条街上,沿街开了不少铺子。大概就是因为铺子多,所以除非你东西真的不好,不然多少还是有不少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