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食指放在指纹识别器上,蓝光微闪,屏幕亮起来,画面依然停留在之前调出来的仙女星系的光谱图像上,一张张点过去。
可见光图像、紫外光图像、红外谱图像、x射线谱图像……
和本科不一样,当时的课程理论部分比重大,和物理系的交叉课程也多,两个系四年中有三年是一起上课的,偶尔也会跟着老师外出进行实地观测,但这样的机会不算太多,更多的实践都托付给了学校的那台小望远镜。
本科学到的也大都是一百年前的理论知识,属于“固本”阶段,也就是俗话说的,只学了个皮毛,应付外行人绰绰有余,但如果想在这条路上深入走下去,远远不够。
研究生算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和导师指引接触到前沿问题,甚至如果幸运的话,还有机会参与到解决前沿问题的行动中。
这对所有学天文学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周星辰属于幸运的一部分。
她跟的徐若平教授,曾是国际大规模巡天项目(sdss)的骨干成员,他手下有着一个团队,其中不乏研究员、年轻的科研骨干,他们在sdss中有着不凡的表现,也获得了大量突破性的天文学研究成果。目前,该团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跻身国际前列。
sdss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银河系和近邻星系,数十年来,总共观测了银河系超过百万的恒星,获取了可观的星系、类星体和恒星的光学光谱数据。
作为徐若平教授的学生,他们都有幸得到了sdss内部所有数据的使用权,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事半功倍。
周星辰手上的仙女星系数据也是来源于sdss。
仙女星系是距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两者同处于本星系群。探测数据表明,作为本星系群最大的星系,仙女星系正向银河系运动,预计在30-40亿年后,两个星系会发生碰撞,最终将合并成椭圆星系。
和“亿年”这样庞大遥远的数字相比,人类短暂的一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也因为如此,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研究这些永恒的事物,创造出来的价值也将和它们一样,恒久存在,永不磨灭。
据徐教授说,年后会启动一个更大型的探测行动,范围已扩大到银河系之外的宇宙更深处。
周星辰当时听得心脏咚咚跳,简直快要从胸腔蹦出来了,师兄们和同班的男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也是难掩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