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宁眨眨眼:“我不懂你什么意思。”
贺东升欺身过来,种了许多的草莓。
……
终于开业满三个月,眼见投入收回来九成,田宁放宽心,专注自己的事,少林寺的电影上映带来的连锁反应终于显现出来,暑假里逍遥游旅社接待游客到手软,同时也有不少外国游客,田宁和丁慧珊以及吴敏还有一些外语系的同学多多少少都拿到了额外收入。
出租车的生意随之扩大到景点来往,加上时不时的租出去做婚车,年尾贺东升大手笔的又买来十辆出租车,利民租车的名声打了出去,从一开始的议论纷纷到如今大家都习惯它的存在。
上到大三,田宁也不再掩饰自己,有了录音设备听多了英语磁带,她的口音逐渐标准,虽然说不上正宗的伦敦腔,但口音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一般大学生的通病,在华大英语系首屈一指。
到大三下学期,田宁主攻商务英语,同时二外法语也可以做到无障碍交流,找她翻译的人也不局限于外国游客,逐渐转向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贺东升也不断介绍需要英语翻译的企业给她,田宁还未从业,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
如果说初时,田宁在专业上的小领先可以视作偶然,那么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连说小话的人都不多了。
甚至有人悄悄跟田宁说:“以后肯定能进很好的部门,去别的地方屈才啊!”
上到大三,许多人已经不像刚开学时的激情满满,反正毕业都可以分配到工作,大学里学成什么样都无所谓,田宁这样刻苦的反而是异类。
分配工作不是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决定,是学校统一分配,田宁这样出色的佼佼者,肯定被要到重要部门。
田宁对此都是笑笑:“这个我可做不了主。”
她被叫去给从前接待外国投资者的贺局长当过四五次翻译,连学校老师也对田宁接连表扬,大家似乎对她寄予厚望。